下载此文档

关注教师语言暴力.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注教师语言暴力----教师集中学习讲座主讲人:姚行明在当今的中小学教育中,极少数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屡屡发生,这种暴力行为遭到了公众的强烈谴责,但有一种暴力行为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那就是语言暴力。一、语言暴力易被忽视所谓语言暴力,顾名思义,就是诉诸于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暴力行为,它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乃至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岐性的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一些教师常常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或后进生使用“笨蛋”、“傻瓜”、“蠢猪”、“没有出息”等语言,甚至恶言秽语、破口大骂等,即属于语言暴力。与体罚学生的行为暴力相比,使用语言暴力现象更为广泛,实例俯拾皆是。据《长江日报》2001年4月2日报道,2001年4月1日,武汉中德心理医院接待了一位19岁的病人小张。4年前,小张还是念初三的花季少女,在一堂物理课上,她未能回答出老师的提问,老师随即骂道:“你这个笨猪!”由此种下恶果,导致严重的心理疾患。医生认为,她的病根在于接受了“笨猪”的评价,并因极度的自责与自卑而不断地折磨自己。德国专家会诊后,仍然没有结果。一个花季少女毁于“笨猪”之咒,令人痛心。这是教师语言暴力的一个实例,只是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而浮出了水面以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实,还有大量的隐而不报的语言暴力,因为“小事一桩”而被忽略不计了。事实上,这种语言暴力行为在教师的口头语言乃至书面语言中是广泛存在的,只不过程度轻重有别罢了。凡受过教育且调皮捣蛋或者读书吃力的,想必都领教过或旁听过程度不同的语言暴力的滋味,这是任何人都难以否认的事实。语言暴力,尤其是课堂中的语言暴力,大多后果一时难以为人们所察觉,很容易为人们所忽视。恶言伤人,恶语杀人。教师把这种语言暴力“赐予”学生,从近期后果看,它会使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自卑感和厌学情绪,疏远教师,回避学校;从长期影响看,它将烙印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伤害学生纯洁的心灵,对学生一生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因此,我们决不能视而不见,见而不理,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是值得我们高度注意的。二、语言暴力根源追寻语言暴力,追根溯源,其背后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中方方面面的匮乏与缺失,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综合素质与人文精神方面的问题,也有我国教育制度与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实施语言暴力的是少数教师,而这正是因为部分教师综合素质的低下。教师语言暴力归根到底是教师素质问题,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师职业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这方面青年教师尤为突出,爱施语言暴力的多为青年教师,粗话、脏话等不文明的用语甚至成为少数青年教师的口头禅。他们敬业精神差,道德素养低,而在教育学生的经验和方法等方面又相对欠缺,偏好以语言暴力等方式取代循循善诱的启发引导。少数教师法制观念之淡薄令人吃惊,一提到辱骂学生是违法行为,大都嗤之以鼻,尽管《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已久,其中也有不得侮辱学生人格的明文规定,但许多教师认为这样的规定不利于教学和管理学生,因而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家长和学生面对辱骂行为,因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顾虑,总是忍声吞气,有些家长则望子成龙心切,还认为老师管得好,骂得对,以致语言暴力行为更加泛滥。由于人文精神的缺失,长期以来,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

关注教师语言暴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6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