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池故事(泮月池文学社简介)一、历史与缘由提到“泮月池”,不得不说孔庙。“泮月池”之名来源于学院?内儒学府泮池、状元桥、大成门、大成殿,几者挨互而建,互为一体,状元桥立于泮池之上,古时只有状元才有资格从状元桥上面走过。这里在明清时是池州府孔庙所在地,考取功名者都要在这里举行仪式庆贺,所以名声很响亮。泮池,旧时学宫前的水池。我们今天看到的泮月池。是自清朝四十年(公元1776年)由池州知府张士范修建,公元一九一八年在原基础上进行了修缮。我们可以想象泮月池悠久历史,而泮池沉淀下来的则是一种文化,我们“泮月池文学社”的浓厚文化。泮月池文学社”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源远流长的长江水和雄浑绮丽而神奇的九华山便孕育了泮月池文学社的首期文学刊物《杏檀》,之后又曾用过《嘤鸣》,《崇贞日报》和《池州教育月刊》等刊名。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江南岸时,第一期《半月池文学刊》也同时诞生了,并焕发出勃勃生机,经历了近百年历史沧桑巨变的《泮月池文学刊》变得更加成熟,犹如一位岁月的老人在见证着历史的轨迹。“泮月池文学社”以前叫“半月池文学社”,大概在2004到2005年时改为“泮月池文学社”,相应地,刊物则是《泮月池文学刊》和《半月池文学刊》。2007年6月为便于正规化管理和称呼,改刊物名称为《泮月池》。可以想象„泮月池?这个名字的最终落定也经历了颇多曲折。2007年9月份,韩腾社长在杏村彩印排版摄偶遇了前池州师范?校友章长节老师,他告诉我“泮月池”应该是“半月池”,并建议我改过来。后来我请教了学报编辑部?主任汪春才老师。汪老师说,我们“泮月池”是与孔庙密切联系的,而孔庙的标准建筑格局:大成门,大成殿,泮池,状元桥等都是有缘由的。“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的大成的至高境界。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也是孔庙的核心。唐代时称文宣王殿,宋崇宁三年宋徽宗前《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因此孔子谥号便有“大成至盛文宣先师,至圣先师?等。而“泮池”中“泮”字乃“半”之通假字,“半”,不满者也,表明仍有发展的余地,体现了孔夫子对于作学问十分谦虚的态度。因此“泮”同“半”,可不必更改。2002年,又是一个“泮月池文学社”值得史书留笔的一年,我们的社徽也在这时诞生了,这使得“泮月池文学社”朝着更加正规化的方向发展。2006年5月,在06级工作组的努力下,对原社徽进行了修改与完善,最终确定下来现在见到的社徽。2014年3月,更是在12、13级工作组的努力下,恢复下属两专业分社书画社,通讯社编制,并设计制作出相关的社旗,印章。二、宗旨与特色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泮月池文学社是由本学院内具有一定文学写作能力和对文学有着浓烈兴趣的同学组成,是广大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广阔的综合舞台。着重引导与培养同学们对文学的兴趣和修养,提高同学们的文学欣赏与写作能力。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泮月池文学社属于院团委管理,受院团委宣传部领导,以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为指导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活跃和丰富广大同学的业余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跨世纪四有人才为目的。在历届工作组的辛勤努力下,2007年最终确立了如下的特色之处:宗旨:反映同学心声,贴近校园生活;丰富校园文化,提高文学氛围;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展示师生个性的综合舞台,提升学院品位的前沿阵地。团风:团结务实勤奋活泼团队精神:团结友爱,互助进步,锐意进取,开括创新工作作风:公平公正公开特色:融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于一体。定位:校园文学,个性,特色,真情定性:悠久而又年轻,清新不乏深邃泮月池文学社有着完整的组织机构、组织原则、组织纪律、《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泮月池文学社章程》、网站(hhtp://pyc./?upcache=1电子邮箱:panyuechi@。三、成就与志向泮月池文学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步入专业正轨,正在向早日办成省内高职院校一流校刊迈进。2013年3月份泮月池文学社由12级理事会全面接管,新一届理事会成员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给文学社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新活力。4月对文学社进行了全面改革,改工作组为理事会责任制。,院团委副书记夏亮,院团委副书记吴雯雯,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査一路老师(池州作协成员)汪焰祥老师以及经贸系主任何寅五位老师为泮月池文学社第22届理事会指导老师。、秘书处、编辑部、艺术部、信息网络部、外联部、宣传部与泮月池文学书画社、泮月池文学通讯社。,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泮月池文学社与池州学院青杏文学社双方院系领导及社团负责人正式签定《合作意向书》,建立了长期交流的合作关系。并择期在双方院校举办大型文
泮池故事(泮月池文学社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