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仪新探《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l卷第4期(2010年):4_42—(2010)玲珑仪新探杜异云(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北京100875)摘要对玲珑仪是传统浑仪或者是假天仪都提出质疑,:P1—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441(2010)04-0442—051对传统浑仪说的质疑对于玲珑仪就是传统浑仪的观点,2009年出版的《中国天文学史大系?中国古代天体测量学及天文仪器》[1(以下简称《大系?天文仪器》)有较详细的综述,其主要依据是:据记载明末来华传教士利玛窦(i,1552一l610年)曾在南京鸡呜山观象台上看见过4台天文仪器,后又在北京观象台上看见了复制的同样四仪,从文中可知四台仪器分别是浑象,高表,浑仪和简仪,又知明代南京建都时是去元大都复制的天文仪器,:(1)《大系?天文仪器》中说郭守敬创制的简仪"克服了传统浑仪上环规众多,遮住观测视线的缺点,并在零部件,刻度分划上做了许多项重大改进".浑仪与简仪功用相同且不如简仪好用,,也无新用途的浑仪呢?(2)更大的难题是传统浑仪与元太史院校书郎杨桓所着《玲珑仪铭》中的描述完全对不上号,《玲珑仪铭》全文为:天体圜穹,,,,推日而得,月次十二,,进退有期,判为寒暑,,咸用周知,制诸法象,,玲珑其仪,十万余目,,协规应矩,遍体虚明,,莫计其数,宿离有次,,目即而喻,先哲实繁,,其作始备,实用收稿日期:—13作者简介:杜舁云,1938年生,太原人,:玲珑仪新探于理,,"十万余目,经纬均布","人由中窥,目即而喻"两句,就可知它绝非传统浑仪.(3)与元末明初叶子奇所着《草木子》中的记载对不上号,该书中说玲珑仪"镂星象于其体,就腹中以观之",,也确实从元大都复制,但浑仪复制的不是郭守敬制造的,最大的可能是从金中都天文台上复制的宋皇{;占浑仪.《元史?郭守敬传》中有:至元十三年(1276年)……守敬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宋皇祜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比量南北二极,约差四度;表石年深,亦复欹侧."说明郭守敬接受编制新历任务后,急于测试,并亲自试用了这台宋皇事占浑仪,不但发现它在北京不能使用,也发现了它的其它缺点,所以创建简仪,;占浑仪的前后,元初还有一位吴师道在一首《九月廿三日城外纪游》诗中写下:……故桥旧市不复识,,,,,,回首荆棘悲铜驼…….,,他们只是作为皇家重要礼器对待的,],《大系?天文仪器》的作者也是其中之一,主要理由有三,一是与《玲珑仪铭》记载较相符合;二是与《草木子》一书记载相符合;三是命名玲珑仪有"空明貌,雕镂交疏空明":(1)假天仪演示天象与浑象完全相同,只是更逼真一些,对司天台上的工作人员来说,浑象已经足够使用,无需用更麻烦的假天仪,在司天台上制定观测纲要,需使用浑象,也十分方便,所以司天台上不需要安置假天仪.(2)郭守敬的原则是"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在当时制历紧张工作的情况下,郭守敬怎么会花时间制作一个与测验无关的仪器呢?郭守敬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做假天仪,它放在司天台上只是累赘.(3)假天仪与《玲珑仪铭》文不相符合,如"制诸法象,各有攸司,萃于用者,玲珑其仪",说的是所制仪象都各有专用,?,又不是假天仪,它还可能是台什么仪器?这台仪器至少应当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它是测验仪器而不是演示仪器;第二,它应当和《玲珑仪铭》及《草木子》的记载相符合;第三,它是能
玲珑仪新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