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梁老师,今天咱们说说隆福寺商场着大火的事。梁玉昆:对。文林:老北京那个时候说东庙、西庙,有两个最热闹的庙会,也叫庙寺,东边说的实际上就是隆福寺。西边是说护国寺。隆福寺在早年间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一个挺热闹的庙会,或者说是庙市的一个场所。实际上后来在这个地方又重新兴建隆福大厦大百货商场,当时也是有一个传承。今天在讲着大火之前,先把隆福寺这块地方原来的一些情况先回顾回顾。梁玉昆:好。咱们为什么要回顾隆福寺呢?因为隆福商业大厦就坐落在隆福寺的旧址上,而且它用了隆福寺的名字隆福两个字作为大厦的名字。隆福寺在哪儿呢?就在现在东四十字口西边一点,隆福寺原来这个庙的前门,临着隆福寺街,后门就快到了前联胡同那儿。所以隆福寺纵深是挺长的,隆福寺修建得非常早,始建于明朝景泰三年,也就是1425年,距现在500多年了。清雍正九年,又进行重修,当时隆福寺殿宇非常宏伟,佛像非常庄严、凝重。也有山门,进了山门之后,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很多建筑。首先是钟鼓二楼,然后就是天王殿,天王殿和钟鼓二楼在1901年,光绪27年的时候,被庙里的喇嘛用火不慎就给烧了,所以它历史上也有烧毁的历史。第二层殿是建有三层汉白玉栏杆围成的高台上,这个殿堂就建在栏杆上,所以又称栏杆殿。上面供着释迦牟尼三世佛,有过去佛、现在和未来佛。第三层殿叫做万善店,供奉着三个大菩萨,观音菩萨,文书菩萨和普贤三座菩萨。座厕是藏经殿。当年隆福寺藏经108部,比现在的雍和宫藏经还多,当然这都是过去的说法。第四层殿是壁炉殿,供奉壁炉佛一尊。座上的每一座莲花瓣都刻着一佛。那就佛很多了。第五层殿是金刚殿,供奉金刚护法佛这样一个铜像。第六层殿是大法殿,也就是后楼。所以一共有六层,这个庙非常大。文林:挺大的庙。梁玉昆:在明朝的时候,这个庙是喇嘛庙和和尚合一,京城唯一就这么一家。到了清朝,就变成纯正的喇嘛庙了,原来的和尚就都跑到别处去了。隆福寺因为是朝廷建的一座庙,所以当时香火非常旺,成为京城著名的一个庙会。因为座落在东城,所以又称它为东庙,这样就和咱们说的护国寺坐落在西城叫西庙互相对称,在清朝的时候,是按照阴历,就是每月的逢一、二、九、十,这四天有庙会,摆摊的什么都出来了。到了1930年,咱们就开始用阳历来计算一、二、九、十来有庙会。每逢到了庙会的时候,人流入海,仕女云集。来这个庙会的,不光系一般人,上至附近王府居住的贵族,还有东郊民巷使馆的外民百姓和近郊的农民,就是从朝阳门进来的,也都到这儿来赶庙。人们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土特产品,吃到北京城各式各样的风味小吃,还可以观看北京的民间杂耍、曲艺。所以清代有一本书叫《北京竹枝辞》就说,当年全盛的时期,这个庙会一日能消百万钱,就是能消费一百万。文林:可见庙本身的规模就大,而且庙市也非常繁盛。梁玉昆:因为这个庙比较大,所以摆摊就多,来的人也多,现在叫交易额,就很大,当时这个庙会是怎么排列的,都是有规矩的,一进山门是簸箕、笸箩、竹柳杂物。现在的隆福广场那儿牌楼还都没建的时候,隆福寺头里有一个小广场,两边有几个日杂商店,专门卖这个的。文林:这也是传袭下来的。梁玉昆:到了前殿卖的就是古玩、珠宝这些,凡是珍珠、玛瑙、翡翠、珊瑚、宝石、陶瓷、雕漆一应俱全。到了第二层院子以后,就是日用百货,衣服、鞋帽,包括一些旧货。还有首饰、布匹、儿童玩具。比较著名的,当时有王麻子刀剪,金像章的梳头萆子,
隆福寺大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