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酌贪泉而觉爽.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几年来,安培中心党支部把廉政建设教育纳入到人的思想品德教育上来,重在培养高尚的人品,通过各种形式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提升教职员工的道德品质,倡导坦坦荡荡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提高自律意识。在党员干部中定期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撰写廉政论文并带头在职工廉政故事会上讲廉政故事;在职工和学生中开展经常性的故事会,使大家在轻松的环境中接受教育,牢固树立自律意识,不断提升道德标准,铸就高尚品德。一位学生用最朴素的话道出了贪污腐败的根源:贪污腐败就是从占小便宜开始的。就像吸烟一样,刚开始人家让烟,来者不拒,最后染上烟瘾不能自拔。历史上以清廉为官著名的例子不乏其人:唐初大才子王勃在其千古流传的名篇《滕王阁诗序》中,引据东晋末年著名的清官廉吏吴隐之酌饮“贪泉”的故事,写下了“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的名句,意思是像吴隐之这样清廉的人,即便是酌饮了“贪泉”也不会因此变得贪浊,高度赞扬了吴隐之的人品。广州羊城八景之一的石门最出名的是贪泉、沉香岛,以及东晋名臣吴隐之之间的故事。吴隐之是东晋末年著名的清官廉吏,濮阳鄄城人。他历任东晋高官,一生清廉。他酌饮“贪泉”明廉志。“贪泉”,原是广州郊外二十里处石门镇的一股涌泉。过去,人们称之为石门水。据说,该泉水终年清澈见底,香气四溢,而且十分甜润。相传西晋时期,广州很多地方官都与商人勾结,贪污腐败成风,朝廷为此大伤脑筋。一个叫周清廉的人,长期在北方地区为官,向以清正廉明而著称,于是朝廷决定派他到广州担任刺史,希望他能以身作则,整顿广州的吏治。周清廉受命来到广州后,开始时确有大干一翻事业的气势。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喝了石门的泉水,觉得泉水甘甜清冽,入口滑顺,久久难以忘怀,从此天天派人专门到石门取泉水。结果,三年任满,周清廉已不再清正廉明,而是变成了一位巨贪。当他贪污行为东窗事发后,皇帝无限感慨,这么一个好官,怎么就这样成了贪官呢?周清廉受到查处后,广州当地人就将周清廉喝过的那眼泉水称为“贪泉”,而喝了贪泉水将使人产生无尽的贪心、贪欲的传闻也在当地不胫而走,传播开来,而且越传越玄。从此,凡是到广州任官的人,再也不敢饮此泉之水,哪怕路过时渴得口干舌燥也竭力忍着,以保自己的清廉。因吴隐之久负清名,朝廷也想一改广州吏治腐败的局面。于是,吴隐之在元兴元年(402年)被调任广州刺史。吴隐之赴任时途经石门,他听随从说起关于“贪泉”的故事,便对随从说:“美好的东西容易引起人的贪欲,越过五岭就丧失清白的原因,我现在知道了。”决心前往一探“贪泉”的究竟。来到泉边,只见周围山清水秀,一股泉水从石岩中汩汩涌出,岩下有一泉眼,泉眼中的水清澈可人。吴隐之忍不住赞叹道:“好泉水啊好泉水!”忽见他蹲下身来,掬起一捧泉水畅饮,随从见后大惊失色,赶紧上前阻拦:“老爷!这是贪泉水呀,千万饮不得!”吴隐之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对随从说道:“什么贪泉不贪泉,我就不信这个邪。清廉的人饮了也不会变成贪浊之人,而贪浊的人饮不饮都是贪浊之人啊!”说完环顾了一下四周,随着微微的山风,他略加思索,便赋诗一首,诗云: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吴隐之借赋诗的机会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清白之志向,无异于他的就职誓言。吴隐之到任后,时时牢记自己在“贪泉”边的誓言,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平时,他不沾酒肉,吃的只是蔬菜、干鱼;穿的,仍是过去那些旧衣服。他还下令将

酌贪泉而觉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7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