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撤点并校”的文献阅读报告成员:杨长友陈雪儿俸晓玲?撤点并校这一政策从自然状态发起,上世纪90年代末成为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在2001年之后成为指导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国家政策,并在2012年被“叫停”。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过去10多年间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发生的最为突出的变化之一。前言政策变迁01实施效果02问题与现状03反思和建议04CONTENT1政策变迁PART ONE2001年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2002年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农村义务教育责任,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改革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稳定和发展,确保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在2002年底前全面运行。政策变迁政策变迁2004年进一步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2012年政策叫停并提出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Lorem Ipsum Dolor Sit Er Elit Lamet, Consectetaur Cillium Adipisicing Pecu,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TWO实施效果0102050304实施效果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政府财政的经济效益部分地区形成了教育规模效益加速农村城镇化加快了中国义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3问题与现状PART THREE问题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辍学率乡土文化的衰落闲置资源的浪费和教育负担的加重实施过程和政策价值诉求的偏差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撤点并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