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第十七章心理护理一、 收集心理社会资料二、 护患沟通三、 患者情绪调节四、 压力与应对五、 尊重患者权利六、 利用社会支持系统七、 疼痛评估与控制八、 临终关怀第十七章心理护理患者心理护理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安抚患者情绪,提供心理支持,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在护理过程中,应当了解患者以往的心理社会健康状况及引发患者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最大限度地维护患者尊严,预防和减轻患者精神心理问题,增进心理舒适度。一、收集心理社会资料(—)评估和观察要点。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情况,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二) 操作要点。1•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信仰、婚姻状况、职业环境、生活习惯、嗜好。收集患者的主观资料患者对疾病的主观理解和态度,对疾病的应对能力,患者的认知能力、情绪状况及行为能力,社会支持系统及其利用。3•收集患者的客观资料护士通过体检评估患者生理状况,患者的睡眠、饮食及性功能方面有无改变,与心理负担的关系。记录有关资料。(三) 注意事项。1•与患者交谈时确立明确的目标,获取有效信息。沟通时多采用开放式提问,鼓励患者主动叙述,交谈后简单小结,核对或再确认交谈的主要信息。交谈时与患者保持适度的目光接触。维护患者的隐私权与知情权。用通俗语言解释与疾病相关的专业名词。二、护患沟通(-)评估和观察要点。患者的意识状态和沟通能力。2•患者对沟通的心理需求程度。(二)操作要点。患者候诊时,提供信息,介绍出诊医师、利用候诊时间,通过电视、录像、宣传栏等,介绍就医须知、宣传疾病防治及保健知识。入院介绍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护士、病房环境和病房制度。检查治疗过程中,向患者说明检查治疗的目的、检查治疗约定的时间、检查治疗的部位、治疗过程,需要患者配合的具体事项。,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及有关锻炼的方法,介绍饮食、用药、复诊时间等。倾听时,注视对方眼睛,身体微微前倾,适当给予语言回应,必要时可重复患者语言。适时使用共情技术,尽量感受和理解患者的情绪和感受,并用语言和行为表达对患者情感的理解,表示愿意帮助患者。陪伴时,对患者使用耐心的、鼓励性的、指导性的话语,适时使用治疗性抚触。(三)注意事项。言语沟通时,语速缓慢清晰,用词简单易理解,信息告知清晰简短,注意交流时机得当。非言语沟通时,衣着整洁、修饰得当,表情亲切、诚恳。技术操作轻柔、熟练。三、患者情绪调节(-)评估和观察要点。评估患者面部表情、体态姿势、言语表情等变化,判断情绪特点。通过语言表达方式评估患者的情绪状况。通过测量和观察心率、血压、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及食欲、睡眠状况等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二)操作要点。焦虑情绪的调节。(1)应用陪伴技巧及非语言行为传达对患者的关怀(如:默默不语、触摸安抚、任其哭泣或诉说)。鼓励患者用语言来表达感受、感觉。提供能使患者转移注意力的活动以降低紧张程度。协助患者对即将发生的事件做出符合现实的描述。提供有关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实际信息。指导使用放松方法减轻焦虑。帮助患者获得有力的社会支持,适时鼓励家属陪伴患者。遵医嘱适当地给予药物以减轻焦虑。2•抑郁情绪的调节。帮助患者制定能够获得快乐或树立信心的短期活动计划。鼓励患者放弃悲观和自我责备的想法。向患者保证在其痛苦时护士会随时给予支持。帮助患者寻求社会支持。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多与人交往。病情严重的患者考虑使用药物调节。评估有无自杀的可能,需要时进行严密的看护。恐惧情绪的调节。对可能产生恐惧的原因进行评估。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消除引起恐惧的有关因素。去除有威胁性的刺激,避免突然的和可能引起疼痛的刺激。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觉。对可能发生的情境进行预测,环境有变化尽可能提前通知患者。向患者解释治疗、检查的程序,包括在过程中可能体验到的各种感受。要求家属或其他亲人陪伴患者。陪伴患者直到恐惧消失,倾听患者述说或保持安静。介绍一些能增加舒适和松弛的方法(读书、听音乐、呼吸练习等)。愤怒情绪的调节。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根据患者认知和生理功能来确定表达愤怒的适当行为。鼓励患者当感到压力增加时寻求护士或其他可信赖人员的帮助。协助患者识别愤怒的来源。鼓励患者采取协作的态度解决问题。预测到可能发生的攻击行为并在发生前给予干预。教会患者能够让自己冷静下来的方法(如暂停活动、深呼吸)。支持患者使用控制愤怒的策略和适当表达愤怒。当患者用不适当的方式表达愤怒时,必要时用外部控制方法。(10)适时给予药物。情绪疏导。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绪。告知患者调节情绪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寻找调节情绪的途径。呼吸放松训练。请患者躺在床上,短暂休息。(2)请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3)恰当使用放松指导语。音乐放松。(1)鼓励患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di十七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