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痔疮的疗效总结.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痔疮的疗效总结痔疮(haemorrhoids)是指直肠末端黏膜下及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静脉团,是肛肠科最常见的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不断增高[1]。根据病灶所处部位不同,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近年来,痔疮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便秘或便后肛门出血,严重时伴有柔软肿物脱出或肛门外有肿物,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2]。临床治疗痔疮方法很多,但要遵循以下原则:无症状的痔无需治疗,有症状的痔重在减轻或消除症状,而非根治,以保守治疗为主。中医认为痔疮多属湿热下注所致。2012年12月—2013年7月,笔者运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痔疮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25~59(±)岁;混合痔16例,内痔23例,外痔21例,合并有肛裂7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43例;年龄25~58(±)岁;混合痔18例,内痔22例,外痔20例,合并有肛裂6例。所有病例均行肛门镜、直肠指诊或消化道镜检排除其他病变。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3]内痔临床表现主要是便血、脱出、肛周潮湿、瘙痒、疼痛、便秘等。外痔临床表现主要是肛门边缘处赘生皮瓣,逐渐增大,质地柔软,一般无疼痛,不出血,仅觉肛门有异物感,常因染毒而肿胀,自觉疼痛肿胀消失后,赘皮依然存在。混合痔临床表现内痔与外痔相连,无明显分界,括约肌间沟消失,内痔部分较大者,常可脱出肛门外。内痔和混合痔均行肛门镜、直肠指诊确诊。 (内痔,外痔,混合痔)诊断标准,愿意接受针灸和中药治疗,能按规定完成治疗。 ,确定手术效果疗效好者及其他不适合针灸和中药治疗者。 。方用凉血地黄汤加减,本方具有清热凉血祛风的功效,大便秘结者加润肠汤,根据病情辨证论治选方加减。实验组给予针药并用治疗。①针灸治疗:取穴:主穴取痔疮穴、足三里、阴陵泉。痔疮穴位于尺桡骨之间前臂外侧上1/3处,是特定学位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消炎止痛等功效。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肚腹疾病的常用穴,具有补中益气,调理肠胃功效,常用于治疗胃肠疾病,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穴位之一。阴陵泉是足太阴经的合穴,是去湿和健脾的大穴,凡是湿热之证,均可针泻本穴,起到利水行湿的效果。湿热严重者可加曲池、支沟、丰隆等,痔疮便血者加肺俞穴,气虚下陷者可加气海、百会。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留针时间为30~40min,10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具体的补泻方法是按明代陈会《神应经》和李传岐《祖传针灸常用处方》的补泻方法[4]。②中药治疗:主方选凉血地黄汤加减,药物组成包括:细生地黄15g,当归15g,地榆12g,槐角12g,黄连12g,天花粉12g,升麻10g,赤芍12g,枳壳12g,黄芩10g,荆芥12g,生甘草9g。血瘀疼痛者加红花、没药、桃仁;出血多者仙鹤草、地榆炭。根据辨证也可选用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补中益气汤、脏连丸等方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痔疮的疗效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字余曰灵均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