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管理(章兴鸣)第3章-城镇规划设计管理.doc第三章城镇规划管理第一节城镇规划管理概述一、城镇规划管理的目标和对象(一) 城镇规划管理的概念城镇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镇性质、规模与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镇土地,协调城镇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镇规划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确定城镇性质,明确城镇的主要功能及其发展方向,科学地提出城镇人口、土地、生产基础设施控制的规模,对城镇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等等。城镇规划是城镇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镇上地合理利用和开发经营协调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H标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实践证明,要把城镇建设好、管理好,首先必须把城镇规划好。在城镇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城镇规划处于重要的“龙头”地位。城镇规划管理,是指按照法定程序编制和批准的城市规划,依据国家和各级政府颁布的城市规划管理有关法规和具体规定,采用法制的、社会的、经济的、行政的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城市的各项用地和建设活动时行统一的安排和控制,引导和调节城市的各项建设事业有计划有秩序地协调发展,保证城市规划实施。形象地讲,就是通过有效手段安排各项当前建设活动,把城市规划设想落实在土地上,使其现实化,具体化。城镇规划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城镇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城镇规划实施管理、城镇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管理和城镇规划行业管理等几个方面。(二) 城镇规划管理的特征。1、 全局性。全局观是战略规划考虑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立足点和岀发点。由于中小城市自身脆弱性,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其战略规划必须要从整体、全局把握,从区域发展环境预判,增强规划的预见性、创造性和统筹全局的能力。2、 目标指向性。屮小城市由于自身经济规模和财政能力的影响,其目标不能泛泛而谈,要有针对性,集屮力量于影响城市发展全局重大核心问题,按部就班,量力而行,分阶段实现发展目标。3、 路径创新型。路径是实现既定发展R标的道路,路径创新型就是要求制定路径时要从城市发展现状、未来趋势研判等多个层血综合考虑,通过纵横参照对比、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的方法寻找实现城市目标最佳路径。4、 建设指导性。战略规划不仅是城市未來发展的蓝图,更是指导城市近中远期实施和建设依据,这就要求战略规划要从人口与城镇化、空间发展、产业、交通、环境等各个领域提出分目标、发展重点利发展策略,以统筹指导下个层次各领域规划与建设。5、 战略可操作性。要从规划体系与管理、规划编制、实施制度与保证、重大行动计划等多个方面保障战略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可操作性。①(三) 城镇规划管理目标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目的在于贯彻实施城市规划,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保证城市中各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维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古迹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建设成果,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水平,发挥城市综合功能和效益,实现城市现代化。从微观上讲,就是依照城市环境质量水平,发挥城市综合功能和效益,实现城市现代化。从微观上讲,就是依照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法规规定,正确指导城市的土地利用、空用布局和各项建设活动,协调建设活动中的矛盾,处理好生产与生活、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城市与乡村、地上与地下等各方面关系,通过综合平衡、协调、控制,既促进当前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实施,又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和安排,如市政
城镇管理(章兴鸣)第3章-城镇规划设计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