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时的间谍活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阴谋。在这些血腥阴谋的背后,隐藏着形形色色的间谍活动,它们为日军的侵华部署和决策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情报,在侵华战争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甲午战争前后的日本间谍活动日本军队对中国的间谍活动可追溯到中日甲午战争之前。1872年9月,日本留守内阁派遣池上四郎、武市正干和彭城中平到中国东北搜集情报。在半年多时间里,他们从上海经烟台到营口,然后到奉天“旅行”,勘察出“满洲的常备军积弊日久,士兵怯懦,常备军几乎是徒具虚名,经过几年支那肯定土崩瓦解,这是解决韩国问题的最好机会”。1873年,日本海军少佐桦山资纪和陆军少佐福岛九成分别深入到华南对台湾进行实地勘测,绘制了一张精密的台湾地图,日本在1874年侵略台湾使用的就是这张地图。1874年7月,日本佐贺浪人山口五郎太偷渡到福建省,不久就和当地民间秘密组织“哥老会”建立了联系。到了19世纪80年代,日本外交武官小泽豁郎、曾根俊虎分别于福州、上海进行间谍活动。山口和小泽以经营福州照相馆——庐山轩作为日本间谍活动据点,即当时日本社会上流传的所谓“福州组”。1886年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派荒尾精中尉秘密潜到中国刺探情报。在他之前,虽然日本间谍已经深入到中国的许多城市,但荒尾精是个转折点,他第一个理清在华日本浪人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且将日本参谋本部与大陆浪人有机地纠集在一起,使日本间谍更加疯狂,也更具谋略。1886年,荒尾精在汉口开办了中国大陆第一个日本间谍机关——汉口乐善堂分店。1888年,日本“玄洋社”头目平冈浩太郎和中野二郎派出一批青年参加汉口乐善堂谍报组织。他们先在上海城内学中国官话,然后加入汉口乐善堂工作。这样,乐善堂表面是百货商店,内部却是紧张地搜集、研究中国情报的秘密组织机构。荒尾自任总管,将成员分为内员、外员两部分。外员负责到中国各省探查人物(分为君子、豪杰、长者、富豪等),中国秘密会道门以及各省的土地、被服、运输、粮薪、兵制、制造、山川地理、人口、风俗习惯和贫富善恶。乐善堂把在中国各地搜集的情报分门别类整理,编纂成三大册2000多页的《清国通商综览》,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交通等诸多方面,是一部有关中国的百科全书。这部书为日本军政当局侵华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随着日本统治阶级对中国情报的强烈需求,日军间谍情报网也在逐渐扩大。以汉口乐善堂为中心,湖南支部、四川支部、北京支部先后设立。为了便于侦察、搜集情报,他们从装束、发辫到语言都仿照中国,俨然以一个中国人的面目出现,并以江湖各种职业为掩护,流窜于中国内地各省,直至新疆、西藏。1890年9月,荒尾精在上海开办“日清贸易研究所”,并以此为基础据点刺探搜集中国的情报,为日后的侵华战争服务。不久,他又以经商为名成立了间谍机构——“瀛华广懋馆”。1894年夏,日本以重兵胁制朝鲜。根津一受令再次潜往中国,目的是侦察北洋舰队的动向与实力,做临战准备。当时为了避免中国方面注意,日本间谍机构制定了一套周密的暗语系统,如“上等品”代表“旅顺口附近兵”;“中等品”指“大连湾附近之兵”;“谷类”代表“步兵练勇”;“杂货”指“炮兵”;“买卖不如意”意为“北洋舰队不出威海”;“草帽辫行市如何”指“北洋舰队出威海进行攻击”;“近日返沪”指“威海舰队之防御移至旅顺”等等。此外,日本间谍以外交官、商人、学者、医生、旅行家、侨民、
日本侵华时的间谍活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