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数学广角——抽屉原理》说课稿(杨勇).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数学广角——抽屉原理》说课稿(杨勇)《数学广角——抽屉原理》说课稿六年级团队杨勇一(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抽屉原理》第一课时,也就是教材70页的例1。《抽屉原理》的例1和例2既可以用一课时完成,又可以分两课时完成,我们之所以选择两课时完成,有如下的思考。数学广角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广角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学起来是存在一定的思维难度的。而抽屉原理是数学广角这个皇冠上的明珠,比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的学习更具挑战性。在《抽屉原理》中,“总有一个”、“至少”这两个关键词的解读和为了达到“至少”而进行“平均分”的思路,以及把什么看做物体,把什么看做抽屉,这样一个数学模型的建立,学生学起来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至少”的理解,它不同于以往数学学习中所说的含义,这里的“至少”是指在物体个数最多的抽屉中找到最少的物体个数,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他们很可能一时转不过弯。另外,让学生用精炼准确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思考也是一个难点。从知识序列来看,例1是学好例2的基础,只有通过例1的教学,让全体学生真实地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把他们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几个困难,弄懂、弄通,建立清晰的基本概念、思路、方法,他们才可能顺利地进行例2的学习,否则,此内容的学习将只会是优生炫耀的天地,他们可能一开课就能说出原理,而其他学生可能一节课下来还弄不清什么是“总有一个”、什么是“至少”,怎样才能很快知道“至少”是几个物体。因此,我们选择将例1、例2分成两课时完成。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渗透“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情感与态度: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四、说教学理念。1、用具体的操作,将抽象变为直观。“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这句话对于学生而言,抽象难以理解。怎样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呢,就要让学生充分的操作,第一是在具体的操作中理解“总有”和“至少”的意义,第二是在操作中理解“平均分”是保证“至少”的最好方法。通过操作,最直观地呈现“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这种现象,让学生理解这句话。2、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在证明结论的过程中探究方法,总结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抽屉原理的初步认识,不应该是教师牵着学生去认识,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所以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后,就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来证明他们的结论是否正确,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适当把握教学要求。“抽屉原理”本身或许并不复杂,但它的应用广泛且灵活多变,因此,用“抽屉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教学时,不必过于追求学生“说理”

《数学广角——抽屉原理》说课稿(杨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c6688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