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个学生满脸慌张地从教室里跑出来,焦急地对我说:“邓老师,你不让玩纸飞机,顾冉他们不听,偏玩。他们在教室里举行纸飞机飞行大赛呢,结果顾冉的纸飞机竟落到吊扇上了。他们正在想办法够呢!屋里乱成了一锅粥!你快去看看吧。”我一听,上课的激情顿时烟消云散,心里“腾”地窜出了火苗:这些孩子真不懂事,都快上课了,还不做好课前准备,在教室里闹腾什么!非得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不可。于是,我快步走进了教室。 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学生们一窝蜂似的挤到一盏吊扇下面,昂着头,眼巴巴地望着吊扇上的纸飞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全然没有觉察我的到来。此刻,那一双双明亮的眸子里释放的热情与童真,使我的心灵震撼了。想想课堂上他们跟小大人似的正襟危坐,满脸严肃,再看看眼前他们生龙活虎的样子,我忽然觉得,一味地强调保持环境卫生、避免伤害事故,禁止学生玩这玩那的做法也许是不明智的、不应该的。正是教师这些居高临下的过多过分的强制性指令以及传统的封闭呆板的课堂教学,禁锢了孩子们的童心童趣,抹杀了他们的天性。眼前的情景,是一个毫无粉饰的童真世界,也是一个难得的生活作文教学情境。我决定暂时搁置原先设定的教学方案,好好地利用这一自然生成的作文教学资源,放下原来的那种居高临下的教师姿态,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这时,上课铃响了,学生们很不情愿地回到了座位上。我微笑着问大家:“小朋友们,想不想把纸飞机够下来?”学生们齐声高呼:“想!”对于刚才发生的事情,我没有像往常那样表示不满,反而这么“善解人意”,学生们都感到意外,顿时显得特别兴奋。我接着问:“在够纸飞机之前,我想知道这只调皮的纸飞机是怎么飞到吊扇上去的?”学生们一听,来了劲,纷纷举手。一个学生自告奋勇把顾冉和几个小朋友在课间进行纸飞机飞行大赛的事“汇报”了一遍,听完“汇报”后,我故作不解地说:“顾冉个子这么矮,他能把纸飞机掷到吊扇上去?我不信。”学生们一听急了,纷纷要证明是真的。我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来,顾冉,表演给邓老师看看,你是怎样掷纸飞机的。”顾冉到前面表演了一番,我带头鼓掌并夸奖他姿势标准,并请他再表演一遍,要求其他学生注意观察他的动作,跟着模仿。接着,我又请一位学生一边模仿顾冉的动作,一边用语言表述,并请其他小朋友做评委,看他模仿得像不像,听他表述得准不准。最后,我再次请第一个“汇报”的同学补上顾冉掷纸飞机的动作以及纸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情形,这样,在我的引导下,这位同学把事情的过
调皮的纸飞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