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诸葛亮和诸葛方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诸葛方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他还从没有见过打弹弓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猜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诸葛方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在不停地打。诸葛方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他母亲对诸葛方笑了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诸葛方怔住了。半晌,才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呃……”诸葛方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诸葛方沉默了。过了很久,那男孩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诸葛方和诸葛亮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转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诸葛亮和诸葛方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他们便转身向回走去。走出不远,诸葛亮和诸葛方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诸葛亮想了想,告诉儿子:“这个盲人小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很多启示。遭到拒绝和挫折时,千万不要轻易灰心和放弃。只要不断地用力敲,任何门都会打开。”在回家的路上,诸葛亮给儿子讲道,挫折对于每个人的人生都具有或多或少的可能性,我们就应当去正视它。心理挫折可以引起情绪失控和行为失控。受到挫折后,一段时间内,有时苦闷、悲伤、烦恼,什么事都不顺心,什么东西都看不顺眼,什么活动都毫无兴趣,而有时又突然心情激动,坐卧不安,大发雷霆;还可以长时间发呆,对周围的动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且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甚至失去理智,做出一些不顾后果的攻击行为;也可能迁怒于人或者咒骂自己;有的则表现出一种与自己的年龄和身份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如蒙头大睡、胡搅蛮缠或哭哭啼啼,这些失控的情绪和行为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甚至引起严重的社会后果。当然,挫折对人来说未必都是消极的,因为逆境只是给人造成了不利的环境条件,但条件是可以利用和改变的。客观条件一旦被认识就可以作出行动规划,利用有利条件,弱化或消除不利条件,创造有利条件。经过主观努力,往往会改变事物变化之势,而使逆境变为顺境,逆境常常使强者做出在顺境中不能做出的业绩。诸葛亮告诉诸葛方,对待挫折应采取如下一些措施:①要敢于正视挫折。从一般而言,每个人遇到挫折的可能性不可避免,从具体而言,什么时候遇到挫折,遇到什么挫折不可能选择,因此,正视挫折是排除挫折的心理和思想前提。所谓正视,就是要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它,既不要简单地怨天尤人,归之命运,这实际上等于放弃争取转机的努力,屈从于困难;也不要消极地逃避,为其合理化寻找遁词,其结果对扭转挫折是毫无意义的,或者说只能是自欺
任何门都会打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