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两性与爱情——《两性与爱情》演讲稿《圣经》中讲上帝耶和华在造出世间万物的第六日造人。他依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出了一个人,起名亚当。后来又觉得亚当一个人太孤单了,于是一夜趁亚当睡觉时,取了他的一根肋骨,早出了女人夏娃来陪伴他,于是便有了两性(woman,是一个合成词,“男人的肋骨”)。先从女性开始吧。什么是女人?对此有两种偏见:男权主义者在“女人”身上只见“女”,不见“人”,把女人只看作性的载体,而不看独立的人格;女权主义者则只强调“女人”作为“人”的存在,而抹杀了女性的性别存在与其存在的价值。其实真实的女人应该是其作为女性的存在与人的存在的统一。而实际上,在一个健全的女人看来,倘若男人只把她看作无性别的抽象的人,所受侮辱的程度决不亚于只把她看作泄欲和生育的工具般侮辱。我曾背诵过老子《道德经》中这样一句话: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什么意思呢?永恒的自然,便是女性,女性的生殖器,是世间万物的根源。她是那样的绵绵不断,无穷无尽啊!从伟大的思想家老子的这一名句看来,他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早的女性主义者,他一贯鲜明地歌颂女性。女性真的值得去崇拜、去歌颂吗?接下来通过两性的对比证明这一命题。众所周知,男性是理性的,女人是感性的。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面临人生灾难和重大抉择时,感性往往胜于理性。换言之,女人比男人在这个时候更加理智。从哲学的角度来解释,或许是因为男人的理智是逻辑,与感情异质,而在人生灾难和重大抉择时,冲击的是感情,心理堡垒容易被摧毁;而女人的理智是直觉,与感情同质,在大事件来临时,直觉很好地保卫了心灵,故女人才可能在感情的汹涌中毫发不损。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说:男人直接和上帝相通,女人必须通过男人才能和上帝相通。在我看来,这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其实,一个人离上帝太近,便不容易在人世间扎下根来。这样说吧,男人寻找上帝,到头来未免落空;而女人寻找一个带着上帝影子的男人,多少还有几分把握。当男人为死后的永生或虚无这类问题而苦恼时,女人把温暖的乳汁送进孩子的身体,为人类生命的延续做着实在的贡献。讲到这里,我想和大家聊聊关于女性美的问题。我一直对那些学习哲学、思想深刻的女人感到心酸。为什么?男人学哲学会让他更智慧,而女人学哲学会扼杀女性之美。喜欢哲学的女人,或许真的有一个聪明的头脑,想从哲学中寻求更高的成就或造诣;也许有一颗痛苦的灵魂,想通过哲学找解脱的出路。但实际上,结果或许是相反的。在多数情形下,头脑变得复杂、抽象,也就是不再聪明;灵魂变得深刻、绝望也就是更痛苦了。有人说,一开始学哲学或许会让你感觉到思想受到了洗礼,转变了原本不那么优秀的价值观,抑或是让你觉得自己很厉害,但一旦你深入研究哲学,对人性进行剖析,因而感到人生无望。我想这不无道理。不让女人学哲学,市委保护她们免受痛苦,或者说是出于一颗怜香惜玉的心。而什么样的女人最有魅力?或是最能体现出女性美?我答是聪明的女性。何谓“聪明”的女性?法国象征派诗人保尔·瓦雷里曾定了这样一个标准:聪明的女人是这样的,和她在一起时,你想要多蠢就可以多蠢。男人去女人那里,是为了给自己的理性休息。可以随心所欲地蠢一下,放心地从她的感性中获得享受和启发。一个不能使男人感到轻松的女人,即便她是聪明的,至少她做得很蠢。把男人和女人共同提起,也就脱离不了一个话题——爱情。这个主题应该是
畅谈两性与爱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