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笔记》阅读课指导教学稿课型:名著指导课主备人:周琴琴优秀协备人:朱四英审核:夏平时间:2018/10/10【教材分析】《猎人笔记》是一部借猎人出猎的见闻揭露沙皇专制制度下广大农奴遭受农奴主残酷奴役、处于水深火热生活中的纪实作品,它用活生生的事例向读者展示了俄国农奴制下广大农奴的悲惨生活。这样的作品在屠格涅夫之前的俄》这样广泛而具体地描绘地主对农奴的奴役,真实地再现广大农奴惨遭欺凌的真相,揭露农奴主的残暴、伪善、奢侈、冷酷,在俄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接触名著比较少,接触的外》里每一篇的篇幅都很短小,可以让学生很轻松地读完每个故事。另外这部作品中不仅有极其美丽的风景描写,刻画人物也相当成功。寥寥几笔,或勾勒出自然景物的神韵,或描慕出一个人物的灵魂。是很适合初中生学习和仿写的对象。【教学目标】1、积累有关屠格涅夫的文学常识。2、结合写作背景,感知小说的思想内容。3、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4、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教学重点】1、结合写作背景,感知小说的思想内容。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教学突破】以小说的三要素中的故事情节为突破口,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来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自主明标(一)情境导入1、郁郁苍苍的森林边,星垂平野,静静的池塘倒映着白色的教堂。夜中弥漫着荞麦的暗香,一个猎人背着猎枪,慢慢地走向远处闪着灯光的村庄。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以他行猎漫游时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起了25篇各自独立的小说,组成了自己的成名作《猎人笔记》。(二)明标预习1、板书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2)分析人物形象。(3)把握思想内容。二、互动达标(三)文学常识2、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生于贵族家庭。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1847~1852年发表《猎人日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3、《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猎人笔记》是一部形式独特的短篇特写集。当此书的第一篇特写《霍里和卡利内奇》刚发表时,别林斯基便立即给予了作者极大的鼓励。别林斯基亲自写信给作家称赞他“找到了一种适合于自己的创作形式。”在这样的鼓舞下,屠格涅夫才思泉涌,佳作迭出。直至一八五二年,作者将先后刊出的二十一篇特写汇编在一起,外加一篇未曾发表的新作《两地主》,以《猎人笔记》为书名,出版了单行本。至一八八零年,作者又加进了后来创作的三篇:《切尔托普哈诺夫的末路》、《车轱辘响》、《枯萎了的女人》,共计二十五篇。(四)粗读概括4、本部书刻画了一系列的群体形象,如农民、农民的孩子、农奴主、地主们和贵族,读一读你喜欢的故事,说说你对他们的总体感受。明确:农民:善良、热情、正直、乐观农民的孩子:容貌俊美、聪明爽直、充满幻想、勇敢勤劳、活泼可爱农奴主、地主们:自私自利,骄横冷酷贵族切尔托普哈诺夫:正直善良、暴躁刚烈、嫉恶如仇5、本文的人物刻画非常传神,请你选取其中一个形象予以评价。明确:地主:佩诺奇金是书中刻画得最出色的地主形象。此人受过“良好”教育,颇有“文明”风度。他家里干净整洁却无人愿意登门,原因是他家里弥漫着可怕的气氛。他表面上客客气气,
名著导读猎人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