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与岗位职责2009年第6期上半月?总第429期学习月刊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这个道理,李世民也懂。《资治通鉴》贞观三年(629),李世民对房玄龄、杜如晦说:“你俩身为仆射(门下省长官),应当广开进贤的门路,然后根据他们的才干授以相当的职位,这才是宰相该做的工作。近来听说你们听取案情,受理辞讼,忙都忙不过来,这怎么能帮助朕实现求贤的目的呢?”贞观十五年(641),房玄龄和高士廉在长安路遇负责物资供应和手工制作等事务的窦德素,问他:“最近北门有什么修缮项目在进行么?”谨慎的窦德素不敢隐瞒,把这事向李世民做了汇报,李世民听了极度不高兴:“你们身为宰相,管的是官僚部门的事务,北门营膳这些属于皇宫的事情,和你们又有什么关系呢?”房玄龄等一看形势不对,赶紧跪拜谢罪。魏徵看不过去,上奏:“臣不知道陛下为什么事责怪房玄龄等人,更不懂房玄龄等人为什么要谢罪?房玄龄他们担任的是陛下最重要的大臣职务,是亲信,是耳目,朝廷内外的事情难道还有他们不应该知道的么?如果陛下的北门工程有必要;他们应该帮助陛下来完成;如果工程不应该立项,就应该立即停下来。就算他们向有关部门或官员询问,也是理所当然的。我实在不知道他们有什么过错要被责问?更不懂他们为什么要谢罪!”听了魏徵理直气壮一番话,李世民颇为惭愧。魏徵分析得头头是道,这道理就是大臣也好官员也罢,应各司其职,各尽所能;而身为皇帝,也不能随意干涉臣下的工作,不能随便发怒。贞观十四年(640),百人工言,请求皇帝亲自读奏章公文,以防止被臣下壅蔽,不了解真实情况。李世民就此咨询魏徵的意见。魏徵说:“这人不识大体啊。如果要求陛下每事必躬亲,不是连州县地方之事陛下您也得亲自过目亲自过问亲自处理了?”李世民有一次和长孙无忌谈话也说到:“贞观之初,上书言事者经常劝说我让我不要把权力交给臣下,说做君主的一定要把权威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李世民还特别说明,是魏徵劝说他把推行教化放在首要地位,经过数年努力,终于取得很好的政绩。于是他特地向魏徵致谢:“朕能任用你,你的所作所为能称职,那么这功劳怎么能算是朕一个人的呢?”贞观之治能够实现,李世民集团的团结和共同努力是关键因素。其中皇帝的特殊身份让李世民的使命感异常突出,于是稍不留神在分寸感上“跑偏”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在教导臣下的同时,“该出手”时皇帝免不了还是要自告奋勇出一小手师范一下的。贞观十五年(641),李世民有一回心情一好,说了这么一句:“身为君主,朕却经常亲自处理将军宰相们的事务。”张行成听了退朝以后写了一篇奏章呈上:“治水的大禹,不刻意显美个人的功绩,然而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功。陛下您当年拨乱反正,确实没有人能和陛下一较短长,但您没有必要在朝廷上自己主动来说这个,这等于是以君主的身份却来和臣下逞能争功。为臣认为这实在没有必要。”这才是实际政治的真相。作为皇帝,李世民确实非常愿意,而且他实际上是有意识地多过问一些具体事务,以显示自己的权力和控制。这是掌握权力的人常用的一种招数,就是让手下随时随地感觉到领导影响力的存在和决定意义,他对一手情况的掌握。事必躬亲型的领导人到处都是,谁没有见过呢?需要炫耀自己事必躬亲的人,谁没有见过呢?李世民有一次相当刻意的表演,也挺有意思的。贞观二年(628)京
李世民与岗位职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