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你知道多少?什么是房颤?房颤是心房纤维颤动的简称,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临床将不合并有器质性病变(如瓣膜病、冠心病、甲亢等)的房颤称为:孤立性房颤。按时间可分为阵发性(急性)和持续性(慢性):中老年人房颤多为阵发性,在多次发作后未能转复为正常心律者,则转变为持续性房颤。房颤的症状有哪些?房颤主要症状为心脏跳动的频率明显增快、节律不规则。房颤患者有无症状,取决于下列因素::心搏过快过慢时易出现。:房颤时心律绝对不齐,严重不齐时更易出现症状。:心功能状态越差,症状越多。。:刚发生房颤时,可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有的患者可逐渐适应,症状可能减轻甚至消失,但危害并没有减轻。房颤常见的症状有:(心脏较强的跳动感)——感到心跳紊乱或心跳加快;与心脏搏动时强、时弱有关,最常出现在心率过快、过慢及严重心律不齐时。——体力疲乏或者劳累;特别是伴随有器质性心脏病及有心功能障碍者易于出现。——头晕眼花或者昏倒;与心律不齐时心输出量减少,脑供血受影响有关。——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造成局部组织缺血,严重的造成脑中风。,而在偶然的机会被发现。虽然这些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但危害仍然存在,例如血栓栓塞并发症!房颤的危害有哪些?由于房颤时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律增快可导致患者心力衰竭,病死率是正常人的2倍。在中风患者中,20%与房颤有关。35%的房颤患者在一生中会发生一次或一次以上的血栓栓塞。房颤形成的血栓可随血液流到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中风偏瘫)、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需要截肢)、肠动脉栓塞(肠坏死)、肾动脉栓塞(血尿、肾衰)等。房颤的药物治疗惟一能有效防止血栓发生的药物是华法林,而长期服用既要到医院定期抽血化验又有可能造成出血风险,故在国内房颤患者中普及率极低。因此,选择一种能够一劳永逸的房颤的治疗方法是目前全球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重点。房颤的手术治疗房颤的手术治疗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传统的内科导管介入消融技术,二是最新的外科小切口房颤消融手术,代表性技术首推为胸腔镜辅助下的WolfMini-maze手术。导管消融治疗——特发性阵发性房颤的首选治疗方案和药物治疗相比较,导管消融根治术最大优势是如果手术成功是可以将房颤彻底根除,而且多数患者可不需要终身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一种一劳永逸的治疗方法。根治了房颤意味着房颤的不良后果都随之消失了,达到最理想的治疗目的。导管消融术适应证的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根据治疗效果的不同,可以将适应证分为最佳适应证和一般适应证两种。目前医学上认为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是导管消融的最佳适应证,何谓特发性房颤?就是不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且心脏未发生结构性改变的房颤患者,这类患者如房颤为阵发性发作,则导管消融治疗效果最理想,单次消融成功率在80%左右,两次以上消融后可以达到90%;目前在国内外发达的医疗中心,导管消融根治术已经取代药物成为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房颤治疗的三大“误区”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很多房颤患者在房颤的治疗中存在不少误区。很多患者简单地认为房颤不需治疗或者等到严重了再去治疗,但是往往导致严重的后果
房颤——你知道多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