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指导意见与措施.doc教师教学方式的指导意见与措施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课堂,实现课堂转型,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指导意见与措施。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工作全局,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全市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倡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学习+专业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大力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研究理想课堂的“六度”模式和“三重境界”,构建理想课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基本原则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必须主要立足于课堂教学,通过理想课堂的构建,努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理想课堂的基本原则是:(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原则。新授课一般要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然后教师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内容或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当然,对于小学不同年段、不同学科,落实先学后教的措施有共性也有区别。如小学低年级,更强调的是手把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所以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后,可以在课前或上课开始安排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针对学习重点或学生学习困惑进行点拨指导,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三讲三不讲原则。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着重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教学过程。(三)及时矫正反馈原则。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反馈和矫正,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纠正学习行为。对学生学习的纠正与反馈,一方面要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作出评价指导,注意反馈的及时性与针对性;另一方面,还可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纠正学习行为。(四)及时归纳总结原则。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获得的知识,往往使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停留在感性阶段和非系统化状态,及时归纳与总结,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使知识理性化、抽象化、概念化、系统化,使方法规律化。(五)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原则。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课堂教学方法要有启发性、激励性,通过运用灵活、正确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分层教学实施过程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水平和行为操作,确保做到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分层。(六) 三布置三不布置原则。布置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合理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深化认识,并产生新的思考,不合理的作业是学生学习的累赘和负担。“三布置三不布置”是指: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
学校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指导意见与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