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孔孟》教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孔孟》教学设计授课教师:王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二者之间差异的根源是什么。。教学难点:理解孔孟之间存在差异的根源。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要求:通读全文,初步把握文意,扫除字词障碍。教学过程:一、导入:“大成至圣”大家都知道指的是孔子,在儒家学派中,地位仅次于他的就是孟子了,所以孟子被称为“亚圣”。这两位人物,常常是孔孟并举,孔孟之道并提,被视为儒学的代表人物,孟子被认为完全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和观点。但是他们的学术观点和生活理念真的是完全一致的吗?引出课文《孔孟》。二、孔孟简介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以及孔子与门人的问答。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受业于子思的门人。一度任齐宣王客卿,因主张不被采纳,退而与弟子万章等著书立说,现存《孟子》一书。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三、,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人们总认为孔孟是一体的?明确:形影相随,孔称“至圣”,孟称“亚圣”,孔有《论语》,孟有《孟子》,孔主张“成仁”,孟主张“取义”。总之,从两人“尊号”、著述、主张方面,都印证了这一点——形影相随,孟随孔,有孔则有孟。,真的是如影相随,孔孟一体吗?请同学迅速阅读二、三、四自然段,找出孔孟二人不相同的地方。明确:生活、人性、人际三个方面。(1).生活:孔子轻松愉快,孟子则凡事紧张。举例说明:孔子赞许曾皙“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回答;补充《史记·孔子世家》中“孔子适郑”的故事。孟子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责任心非常强的人,以“兼济天下”为己任,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名言。为人自信、自傲,锋芒毕露,好辩而且善辩。(2).人性:孔子认为性恶来自于先天,孟子则持性善论。举例说明:孔子认为即使是圣贤也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可见性恶来自于先天。《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活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不超越法度。孟子曾斩钉截铁地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性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可见他认为人性本善,人人都能做圣贤。(3).人际:孔子对“礼”非常重视,而孟子则不大重视“礼”。举例说明:孔子攻击管仲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薄葬爱徒颜渊、见南子、见阳货,这些事情说明他对“礼”非常重视,讲究“克己复礼”。孟子为人自信自傲,认为人人都可为圣贤,且锋芒毕露,好辩而且善辩,动辄与人交锋,欲争必胜,和君王讲道理时直言不讳,咄咄逼人,言梁襄王“望之不似人君”、称病不见齐宣王、孟子不主动拜见鲁平公等事。,我们清楚了孔孟

《孔孟》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