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人的伤心词——泪读秦观周国成(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秦观,古之伤心人。词中浸透着伤心的泪水,充满着揪心的仇恨。掠过花间足带香,手有余味满庭芳。海潮归来雨亦急,轻寒浣纱卧闲裳。鹊桥架梦银河散,柳外凭栏画堂春。莺声影乱千秋岁,雾失月迷踏莎间。一、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说其颜色方面超越其渊源,而冰寒于水是跳出其本有之色,仅仅在其形态方面就是一种质的飞跃,其意境之超脱,实属境界之不同,意味亦不同。秦观的词在内容方面,自表面看来,虽与《花间》之传统有相似之处,然而在意境方面,却实在又有其个人所独具的特色与成就。【花间词所写的是供歌筵酒席演唱的侧艳之词,缛彩轻艳,绮靡温馥。视野停留再裙裾脂粉,花柳风月,女性的姿色和生活情状,特别是他们的内心生活,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充满着脂香腻粉的气味】?。就词柔婉精微之醇生的本质而言,早期无个性的艳歌,不过是形式上体懂得一种柔婉精微的持美,并无内容之深意可言,其后虽经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晏殊、欧阳修等的丰富与发展,但并没有突破艳情的泛滥和艳情的笼罩的藩篱,造成了或多或少的某种增损和改变,而秦观词之特色,就在于他所回归的乃是与以上诸家之增损改变都有所不同的一种更为精纯的词的本质。秦观最善于表达心灵中最为柔婉精微的感受。在其《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中,外表看来虽极为平淡,而在平淡中却带有作者极纤细锐敏的一种心灵上的感受。【此词细腻描述了一位女子在春天的早晨对周围事物的主观感受,她“淡淡的哀愁”、“些微的寂寞”造成了一种空灵淡雅的韵味,令人再三把玩,回味无穷】?。一语“轻寒”映衬词中主人公的心之凉意,但因“漠漠”使丝丝缕缕的心寒之意沁润了最者本人的心灵与的思绪。【愁,本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词人高妙处在于把这一不可捉摸的情绪用具体的形象表现了出来】?,反其道而行之的“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也同样新奇,已分不清花是梦、还是梦是花,雨是愁,还是愁是雨的迷散之状态,将二者合一的模糊天成之趣弥散开来。本词无扣人心弦的澎湃只音,但来之慢,去之更慢的静逸之情定会绕心灵于幽微不绝,这种美源于“才”之上“心”的沁染点滴,只可一籁一籁之漫洒,不可倾盆之倒灌,否则这种伤心人的伤心词的质美就荡然无存了。这种源于孤,但孤得美的词镜从此词中流淌开来,如涓涓细水,云雾缭绕般迷散于人们眼前。二、满庭芳华唯己泪在宋代,文人与妓女之间微妙的情感是现在人无法直接体会得到的。宋之妓女主要职责是提供歌舞表演,而文人们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未曾恋爱就成夫妻共生活的抵触与不解,正好可在与妓女之交往,欣赏歌舞、音律中寻求本该拥有的真爱,这种爱不一定以“性行为”为纽带,并且他们渴求的情感寄托和浪漫只能在当时公认的青楼来宣泄。【荷兰学者高罗佩把中国的青楼和西方妓院做了比较后认为:中国文人和艺妓的关系,颇有柏拉图“精神恋爱”的味道】?。秦观与青楼女子之间是否存在柏拉图式的爱恋,与他的词在“伤心人”中表示对情之纯粹虽无必然关联,但他一定也或多或少沾染了一些曾经的理想中应该得到的“爱”。从而,秦观用心伤谱写的泪区和着诀别之难割难舍沁染了满庭芳华。《满庭芳》(山抹微云)风格缠绵悱恻,凄婉动人,代表其前期婉约词的最高水平。【此词与柳永的《雨霖铃》有神似之处。别时的伤感,往日的柔情,别后的思念,层层铺叙,但情思并非一泻无余,而是情一点出,即用景物烘托渲
伤心人的伤心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