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评余秋雨”系列文章的评论.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评余秋雨”系列文章的评论(2010-10-1919:22:30)一    方雨先生“评余秋雨”的系列文章我是从他的这篇《余秋雨对瑞士的无端指责》才开始看的。方雨先生是一个学理工科的,为什么会和余秋雨这个搞文化的较上劲呢?原因是余秋雨“太自夸自傲,自以为是,出了那么多错还不认帐”,所以就来批他一下。作为一个认真、严谨的知识分子,方雨先生这样做是完全应该的。如果余秋雨也同样认真、严谨的话,那么他的文章、讲演、点评就不会出现那么多常识性错误;如果余秋雨能够谦虚一点,在别人指出他的错误之后虚心接受,那么金文明先生和方雨先生又岂有穷追猛打之理?可惜余秋雨不是一个认真、严谨的人,也不是一个能虚心接受批评意见的人,加之才力不逮又喜好显摆,所以就错误不断地出,出了之后又文过饰非,对别人的批评置若罔闻。这就让金、方两位先生和他较上劲了——只要你有错,我就批,绝不留情!我实在不赞赏余先生的固执——越固执,面子就丢得越大,而又实在钦佩金、方两位先生的固执——为了辨明是非什么都不顾了。方雨先生“评余秋雨”的系列文章到目前近百篇,我现在只看了前面的20篇和最后这一篇,包括每篇后面的评论。总的感觉是方先生说的很有道理,余先生应该认真对待。就某一个问题而言,如果余先生觉得方先生批评错了,完全可以反批评,毕竟真理越辨越明嘛。别人关注你,诚恳地指出你的错误,是对你的负责和尊重;而你对别人的批评(不管对与错)置之不理,就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这很不好吧?下面再给一些发表评论的朋友说几句。有个网友说,方先生“总是捉人身上的虱子”,“有本事你也写本让那么多读者都喜欢的《山居笔记》和《千年一叹》来。”这话就不对了。总是捉别人身上的虱子,也是为了人好啊,有什么不对的呢?“有本事你也写本……”云云,就更是外行话了。批评和创作是两回事,并不是不搞创作的人就没有批评的权利,也不能要求批评家都必须是作家。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论的经典作品,可刘勰的文学创作在哪儿?再举一个通俗的例子:你去买针,售货员给你拿了一根没有针孔的,你当然要求退换,可是售货员说:有本事你也做一根没有针孔的?于是坚持不给你换,你愿意吗?针没有孔,是缺点,不管买的人会不会做针,都有权利指出,售货员没有理由以“有本事你也做一根没有针孔的”为借口拒绝退换。有的网友说,方、余之争是“文人相轻”,是“文人们的无聊游戏”,“整天骂来骂去,无非就是为了提高彼此的知名度,引起大多数无聊而无知的读者对你们的兴趣”;有的网友说,方、余之争是“一个酸文人对另一个有所成就的文人的妒忌”;有的网友说,方先生“在这里揪人家小辫子”,是“为了炒作自己”,“想借机出名”,满足自己“阴暗得(的)小心理”;有的网友还这样说方先生:“余秋雨走一路写一路,你呢就象(像)狗一样跟一路咬一路。”这里所谓“文人相轻”“提高彼此的知名度”“炒作自己”“嫉妒”等等,都是一种赦事诛意的做法。撇开事实、道理不管,只一味去追究动机,这种批评方法,是为每一个学人所不齿的,这些网友可能不知道,所以还当法宝一样运用着。因此,我提醒一部分网友:虚心一点,塌实一些,多学习,少发言。最后给方先生说几句。1、希望你继续这样做下去,不管余先生的态度如何,也不要惧怕“雨丝”们的谩骂。我相信,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都会支持你的。2、我准备花点时间把你的“评余秋雨”的系列文章(包括文后的

关于“评余秋雨”系列文章的评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19-12-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