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城市历史街区改造中的空间营造途径以成都市宽窄巷子为例林强.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09年第19期(总第130期)中国高新技术企业Chinesehi-()城市历史街区改造中的空间营造途径———以成都市宽窄巷子为例林强,梅媚(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207)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在被信息化社会所同化的同时,自身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生活基造础设施落后,建筑和小环境质量逐渐恶化,居民生活品质下降。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历史街区与城市格局的联系,成城市文脉的延续在流失。改造城市历史街区,是对历史空间的重新营造,呼唤历史场所精神的回归。文章阐述了成都市宽窄的改造中,运用整合空间,功能重构和文脉延续的空间改造途径,这些改造途径改变了历史街区原来混杂的空间结构,使宽窄巷子充满新的街区活力。关键词:历史街区;改造;空间营造;成都市宽窄巷子;场所精神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9-0184-03一、历史街区的改造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是在对历史建筑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基础上的一种开发性行为,充分开发利用城市特有的历史建历史感的城市空筑遗存,在城市发展中营造富有独特地域感、间,让历史街区在现代城市格局中充分发挥适应时代发展的作用。在历史街区的改造中,历史建筑作为历史遗存的实体往往是被重点关注的对象。建筑是以三维呈现的实体,也以三维围—时间,历史街合空间,在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维度——区则表现出其在城市中独特的地域风貌。这种历史感不是建筑与建筑年代或者与建筑形式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空间的营造来让人们感受到历史街区在时间与空间中存在的意义。的改造借鉴的是上海“新天地”历史文化的改造模—公共空间的嵌入与空式——间模式的转换。公共空间的嵌入是在某一种功能的地区引入另一种功能或是在某一类活动地区引入另一类的活动。空间模式的转换是通过对空间组织结构的转换,彻底改变空间组织的模式。如图1所示:四、宽窄巷子的空间整合途径二、城市历史街区的空间营造途径城市历史街区的空间营造针对的不仅是建筑和街道空间,还包含了功能空间及场所精神空间。因此,城市历史街区改造中的空间营造可由空间整合、功能重构、文脉延续来实现。其中空间整合是基础,针对的是由三维实体围合的物质空间;功能重构是变化,是让历史街区适应城市现代建设的途径;文脉延续是提升,它关注的是居民对精神空间的渴求。宽窄巷子的空间整合经图1宽窄巷子布局过了街区形态的保留,街道空间尺度的提炼,街道空间层次的完善,街道界面的丰富。(一)街区形态的保留为整体风貌鉴定了基调改造后的宽窄巷子整体空间风貌较为完整,延续了清代川西民居风格,街道在形制上属于北方胡同街巷,其主要特色为;“鱼脊骨”形的道路格局。这种格局形式便于街道居民自发式的三、宽窄巷子的改造背景管理,奠定了安静、悠闲的生活基调。宽窄巷子的前身是清朝时期驻守的八旗清兵的军营宿舍,宽窄巷子由营房宿舍慢慢与川西民居融合为一,民居内部宽巷子提供给军官居住,士兵混居在窄巷子。后来在历史的发雀替、具有川西风格的庭院形态也基本保留,建筑构件如窗扇、展进程中,宽巷子慢慢发展成达官贵人居住的“高尚社区”,窄垂花柱等从细节上再现了老成都的生活韵味。巷子则成为平民聚居的大杂院。(二)街道空间尺度的提炼提供了宜人化的空间感受宽窄巷子

城市历史街区改造中的空间营造途径以成都市宽窄巷子为例林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