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君子于役.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只道是寻常——赏析《君子于役》【摘要】:《君子于役》是一首妇人思远行之人的绝妙好诗,它拥有千年不衰的艺术魅力的原因在于:白描手法刻画思妇的心理活动,朴质而真实;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凸显其悲;构造了诗歌的黄昏母题;又塑造了一位思念深厚的可爱妇人形象。【关键词】:白描;乐景写哀情;黄昏意象;思妇《君子于役》这曲深情动人的民间歌谣,诞生于周平王迁都洛邑之后的春秋初期,全诗通篇都在以一位居家妇女的语气,倾吐了对远人无尽的相思之情,写得声情并茂而又委婉蕴藉,语意直浅而情意浓厚,低徊往复而悱恻缠绵,带有浓郁的思妇情结,虽历经两千多年,至今读来依然有感于心。那么此诗如此盛行不衰的根源在哪里呢?文章将通过四个方面来论述,一、白描手法的运用。“不知其期”,“不日不月”,“如之何勿思”等几个短短的饱含生情的语句,以主人公内心独自的形式,朴实真挚地刻画其心理活动,演绎出了一曲以哀愁忧伤的音符弹奏的心歌。她的思想犹如一潭清水,澄澈晶莹;她的情绪又好比一条小溪,涓涓细流,曲折缱绻。该诗所用心理描写的笔法相当娴熟,此等精练的言辞,无疑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极其丰富的空白去发挥、去填补,因此诗味也就显得更加浓郁了。可以想象妇人每天的思念是多么殷勤,期待又是多么焦灼,她对镜梳妆,呈现在眼前的不是自己枯槁憔悴的面容和“半为浮生半为情”的两行泪,而是昔日里与爱人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每段回忆都是如此的刻骨铭心、挥之不去。可是面对杳无音讯的不争事实,女主人于思念之中滋生了第一层忧虑:难道漂泊在外的丈夫已另结新欢,将那个苦苦等待着他的糟糠之妻完全抛在脑后了?最终,妇人又更深一步想象自己的丈夫颠沛流离,久戍不归,到底是生是死?所以诗的结尾“苟无饥渴”四字便将主人公单纯的忧念升华为对君子美好的祝愿。苟字下面最含凄惋、无奈之意,因为无饥渴则表示无疾病、死亡,这句简单而淳朴的问候,足见其夫妇间的相濡以沫。虽寥寥几句却细致、明晰地抒写出思妇一系列的情感起伏和心理变化,既蕴涵着她的思念之情,同时又带有担心、伤感、祈祷、怅惘等诸多因素,而妇人是在用一生的守望来诠释和实践着她那份浓浓爱意,故而具有强大的艺术表现力。二、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眉评所说:“傍晚怀人,真情真境,描写如画。晋、唐人田家诸诗,恐无此真实自然。”①极为素朴自然的景物意象,“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牛羊下括”。鸡栖、日夕、羊牛,这一连串意象既描绘了乡村傍晚日落时牛羊下山回舍、群鸡柄息的农家景色,当倚门盼望夫君同家的少妇,看到天边的落日,远处山上的牛羊也下山回舍了,回头看,院子里的鸡也都回窝栖息了,又到了一天的尽头,可丈夫还未归来。随着夜色的加深,少妇心中的孤独与忧愁也越来越浓,思君而不得见的孤独、凄凉之情与这质朴的乡村晚景浑然融为了一体。牛羊、鸡鸭都同到了自己的窝里,而丈夫却远戍边地长久不见归来,人尚且不如它们自由快乐,岂不更让思妇愈加悲伤!这里的景物意象都是平日乡村里司空见惯的事物,但也正由于此,它们才如此真实自然地组成了乡村晚景的优美画面,从而成为全诗浑然天成的意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此场景的呈现该是天也融融、地也融融、人也融融的合家欢聚时刻,然而连鸡牛羊都欢聚了,可思妇所思之君却依旧行役在外,不知其期,情与景构成了看似极不合谐,甚至是两两对立的情景,也正是此景让思妇思君之情显得更为浓烈

君子于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ris028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