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雷:艺路上的孤独行者有些人天生就是演员,比如孙红雷。他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帅哥,也不是那种一看就有观众缘的演员;可是在他身上有种感觉很吸引人,那或许是种孤独的味道,抑或是份桀骜不驯的魅力,但无论如何都令人印象深刻。仿佛,他只要站在台上,就有戏,就出彩,就能让你知道这个男人并非红得没有道理――辛酸缔造强者尽管现在回顾孙红雷的演艺之路,很多人会觉得他这一路走来可谓一帆风顺,但是熟悉他成长经历的人都知道,他的成名不能用幸运来形容,因为在广为人知之前,他一直在默默地奋斗。提起童年,孙红雷习惯用“辛酸”来形容,那是一段至今都会深深触动他的回忆:爷爷是捡破烂的;在大学教书的父亲和当工人的母亲为了养活一家人经常要借钱度日;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妈妈有时候还要去菜市场捡烂白菜;哥哥上学也总被人欺负。孙红雷说那是一段穷得没有尊严的日子。于是为了找回尊严,长大成人之后的孙红雷开始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奋斗,他唱过歌、跳过舞、做过主持人,也搞过策划。他说之所以一下子接触这么多东西,一方面是为了生活,同时也是因为自己非常喜欢表演。到了25岁,孙红雷已经是哈尔滨有名的歌手和主持人了,当时他还做了霹雳舞教练,最多的时候教三百多个学生。事业上的收获,孙红雷倍感欣慰,因为他终于有能力给自己原本贫穷的家庭带来改变。然而,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孙红雷开始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未来,他发现无论唱歌还是跳舞似乎都不是他一生的追求;相反他对表演的兴趣很大,戏剧舞台的魅力对他充满了诱惑。于是在朋友的建议下,孙红雷下决心放弃了已经得到的一切,只身一人来到北京,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班。喜欢孙红雷的人或许都知道他那段著名的减肥故事,为了上中戏,他在一个月内把体重从178斤减到了142斤。虽然其间几近崩溃,但是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他最终如愿进入了中戏的大门。在成为影视演员之前,孙红雷一直是青年艺术剧院的一名话剧演员,先后主演过《全是北京人》、《居里夫人》、《屋外有花园》、《三毛钱歌剧》等剧,且都是男主角。其中《全是北京人》、《居里夫人》让他两度获得文化部颁发的“优秀表演奖”,而《三毛钱歌剧》则让孙红雷拿到了第1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虽然当时他在北京生活得很清贫,但是却并不急于往外闯,因为他对自己说做演员需要沉淀,没有生活感悟的表演只能是苍白的。孙红雷出道后拍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张艺谋执导的《我的父亲母亲》,第一场戏他拍了一整天,先后一共拍了25条却还是没有找到感觉。那时候他不是没有对自己产生过怀疑,但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那一部戏让他从舞台上走到了摄影机镜头前。再后来就是赵宝刚执导的《永不瞑目》。为了得到剧中的一个角色,孙红雷等了赵宝刚六个小时,结果导演只是瞟了他一眼就说:“不行,太忠厚老实。”孙红雷听了走到监视器旁,拍了拍赵宝刚的肩膀说,“不让我演你会后悔的”。这让赵宝刚很生气,因为没人敢拍他,但他还是让化妆师给孙红雷化了妆。结果孙红雷在剧中演了一个有情有义的黑社会打手,由此奠定了自己的表演基础,这也才有了日后赵宝刚在《像雾像雨又像风》中为他量身订做的阿莱……为戏几度痴狂《像雾像雨又像风》、《征服》、《浮华背后》、《军歌嘹亮》、《周渔的火车》、《七剑下天山》……一系列影视剧的成功,让孙红雷的硬汉形象深入人心。曾几何时,有人开始叫他是“小姜文”,也有人用“中国第一硬汉”来形容他,于是一时之间各种警察、黑社会
孙红雷-艺路上的孤独行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