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包括“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和“地质工程”三个二级学科,具有50年的发展历史。2003年:国家有7个一级学科授权单位,其中5个单位参加评估,我校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以各个单项成绩均领先的可喜成绩名列全国第一!2006年:国家有12个一级学科授权单位,其中10个单位参加评估,我校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以总分100分,各个单项成绩均领先的可喜成绩继续名列全国第一!2007年,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学科于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点,是国家教委于1988年首批评定的国家重点学科点(1986年数学地质学科被批准为博士点;石油地质与勘探1981年成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1994年经湖北省教委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1997年被重新归属为新的“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学科。该学科被认定为新一轮国家级重点学科(2001),2006年通过国家重点学科的评审。本学科逐步形成了三个研究领域:1)固体矿产领域;2)能源矿产领域(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煤、煤层气和铀方向);3)地学信息工程领域。“地质工程”二级学科前身是探矿工程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原探矿工程是国家级重点学科(1988年)、第一批博士点(1981年)和博士后流动站(1986年);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是省、部级重点学科(1984年)、第一批博士点(1981年)。1997年我国对学科进行调整,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中的“工程地质”与“探矿工程”合并为“地质工程”,我校地质工程是新一轮国家级重点学科(2001),2006年通过评审。近年来辐射新增了4个博士学科点:岩土工程(教育部批)、安全技术及工程(教育部批)、钻井工程(自设)、地下建筑工程(自设);形成了五个主要研究领域:1)探矿工程技术;2)地质工程装备及新材料;3)岩土与基础工程;4)地质灾害防治;5)地下工程及安全技术。“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二级学科于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点。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首次设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二级学科。1998年“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成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6年通过国家评审,确认为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现有“地球物理工程”、“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两个自设的博士点。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的主要研究领域是:1)深部与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2)固体矿产资源与能源探测技术;3)工程与环境探测技术。我校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拥有教师合计29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合计27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136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2名、外聘中科院院士1人,教授90人(博导90人);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进入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土资源部跨世纪人才5人,楚天学者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9人,中国地质学会金锤奖获得者4人、银锤奖获得者5名,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11人,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湖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国家级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