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指导意见.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指导意见.doc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第一部分前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课程性质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典范性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选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典范作品作为教育内容,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趣味性本课程贴近少年儿童生活,注重兴趣培养,教材的呈现形式应符合少年儿童的接受心理,学习形式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使少年儿童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三) 启蒙性木课程注重对少年儿童进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熏陶和影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体现启蒙性。(四) 开放性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应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可利用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参加村镇或社区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二、基本理念(一) 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二) 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影响的结果。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加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如参观文化馆、博物馆,游览文化古迹、文化名胜等,使学生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二)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徳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三) 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自觉拓展学习视野,积极参与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四) 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掌握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五) 学习传统文明礼仪,提高个人修养。(六)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合作意识。二、阶段目标(一) 第一学段(1至2年级)1•能够熟练背诵经典古诗文40首(篇或段),能大体了解其意思。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诵读等活动,能结合教材插图理解诗文大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民俗风情,培养口己热爱中华传统习俗的感情。4•初步了解绘画、书法、建筑等艺术形式,提高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了解木地的历史文化名人、名胜古迹等,能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尝试参加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逐步产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传统文明礼仪方面的常识,生活中讲文明,讲礼貌。&能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初步具有诚实守信、关心他人的意识。(二) 第二学段(3至6年级)能够熟练背诵经典古诗文120首(篇或段),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能够尝试表达口己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3•继续了解绘画、书法、建筑等艺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4•初步了解古代戏曲、对联、谜语等民族文化。、文化名胜、重大的科技发明等,并能熟练诵读相关作品。6•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能够与同学合作,尝试进行文化名胜游览和当地传统文化考察等活动。。8•学习传统文明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9•通过传统文化学习,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三)第三学段(7至8年级)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经典古诗文60篇(首或段),能默写出重要的名言名彳U。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所学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品味作品的语言内涵,感

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76 KB
  • 时间2019-12-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