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扶养。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敏慧真纯,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封建势力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魂归离恨天”。薛宝钗薛姨妈的女儿,家富貌美,举止娴雅。她恪守封建妇德,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被贾府认定与宝玉是“金玉良缘”。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骗娶薛宝钗为妻。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与林黛玉的“木石前盟”,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同学们喜欢小说吗?那么,同学们喜欢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吗?你看过吗?你对《红楼梦》了解多少?《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曹雪芹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与世长辞。《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官僚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叛逆精神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美好情感,抨击了黑暗腐朽的封建统治,为封建末世唱响了一曲哀婉的悲歌。《红楼梦》的艺术成就《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红楼梦》是一部集园林、绘画、服饰、饮食、医药、歌词诗赋为一体的文学巨著;《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是古代白话小说的集大成之作……《红楼梦》的影响①有人说,若在璀璨的文学遗产当中,只选一部必读,那么,只有《红楼梦》了。②开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也枉然。——得硕亭·《草珠一串》。③毛泽东一次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紧接着自言自语道,还有一部《红楼梦》。④后世评价:“中国第一奇书”“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⑤中国三门“显学”(显赫的学问——红学、甲骨学、敦煌学)之一。⑥世界文学史上为一个作家专门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只有两个:一个是红学会,一个是莎学会。人情与事态情真意切释猜嫌中国小说欣赏解题节选《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金兰契:比喻情投意合的知心朋友。金兰语:知心话。《易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文题:情真意切释猜嫌情真意切释猜嫌1、黛玉“猜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宝钗是如何“释”去黛玉“猜嫌”的?黛玉叹道:“……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一是宝钗美貌而健康,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贾府上下一致称赞,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说白一点,就是黛玉嫉妒宝钗;二是宝钗的金锁上面有“不弃不离,芳龄永继”字样,宝玉的“通灵宝玉”上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字样,贾府人多有“金玉良缘”之说,对黛玉这个情窦初开而又多愁善感的少女来说,宝钗实际上又是自己的“情敌”。黛玉怎能不对宝钗存有猜嫌。黛玉的病情和心理旧病复发闭门将养——形体娇弱;盼人说话而又厌烦——心理矛盾。由此可见,黛玉之病,一在身体,二在心理。
11宝黛初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