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要闻32则西藏生产藏成药360余种西藏藏药企业目前能生产360余种藏成药,其中218种已列入国家标准。藏药生产企业发展到18家,年均工业生产总值达30多亿元,24种藏药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品种目录》,其中14种藏药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已进入美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旅游收入首次突破10亿西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构成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境内有8000米以上高峰11座、著名古建筑25处,其中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已开辟的旅游景区(点)100多处,其中4A级5处,初步形成观光、探险、休闲、娱乐、购物等类型齐全的大旅游产业体系。2004年有近百万国内外旅游者进入,旅游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拉萨绿色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拉萨市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产量1亿公斤,品种100余个,实现蔬菜常年生产、均衡上市、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成为发展城郊经济的支柱产业。今年将继续上规模、上档次,一是使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二是利用曲水高科技示范园区现有的基础设施,建成拉萨绿色无污染蔬菜生产基地。 2004年1至10月,,,,主要出口地区南亚。西藏首次开展特色产品原产地标记认证,那曲冬虫夏草、西藏藏药等7个产品获此殊荣,到2004年10月,,货值1220万美元。认定12家高新技术企业西藏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发展到12家,2004年产值超过4亿元,纳税额达到4000余万元。西藏已开发出虫草头胞胶囊、曲板铅酸蓄电池、太阳能光伏电站系统、重组人脑利钠肽、砂生槐提取、沙棘油萃取、把传统藏药丸剂改为胶囊等一批高科技和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产品。《格萨尔》说唱艺人受尊重旧西藏流落街头卖艺为生的《格萨尔》说唱艺人,今天有的成了国家干部,有的成为知名的说唱艺术家。我国1979年成立抢救、整理《格萨尔》的专门机构,共发现格萨尔说唱艺人140多名,其中20位被授予“民族文学说唱家”、“格萨尔说唱家”称号,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首个人均收入万元村西藏工布江达县巴河镇朗色村,位于拉萨东南200多公里外的著名风景区巴松错入口处,人均耕地不足1亩,曾是有名的贫困村。目前全村21户人家,家家盖起二层小楼,有53间店铺,13户买了汽车跑运输。2004年全村73口人,人均现金收入15732元,成为西藏第一个人均现金收入上万元的村子。第一口海相石油钻井进尺800米西藏高原羌塘盆地蕴藏大量油气资源,其南部已发现长约100公里的古油藏带,2004年5月,西藏地勘局地质二队承担了第一口海相石油钻井一次性钻井1000米的工程施工项目。该钻井是目前我国海拔最高(5200米)、西藏钻进深度最大的石油钻井,现已进尺近800米。全国第一个高山训练基地 2004年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将在羊八井建设全国惟一的高山训练基地,以为西藏登山队建立海拔4200米的专业性高山训练基地,并作为接待国内外登山爱好者的高山训练基地和西藏每年召开登山大会的固定场所。登山淡季还将把羊八井地热、“天湖”纳木错、登山探险合为一体,为国内外游客提供登雪山、洗温泉、游天湖的独特旅游项目,预计将于年底竣工。录制百余部《格萨尔》艺人说唱本《格萨尔》艺人说唱本抢救工作进展顺利,西藏地区已录制百余部、4500多盘磁带。其中,笔录成文90多部,整理近40部,已出版现代版本62部,其中《格萨尔艺人桑珠说唱本》17部、诗行23万多,突破新的史诗文本记录。第一座现代化大型立交桥开工 2004年11月25日,,大桥横跨拉萨河,北起鲁定南路,南接柳吾新区,并与拉萨火车站相邻。这座桥由北立交、主桥和南引桥三部分组成,主桥设计总长1660米,宽29米,双向6车道,计划将于2007年4月建成通车。打造高原特色品牌产品青稞、牦牛等独特的高原农牧业资源,正被西藏打造成海内外独具特色的品牌产品。西藏已成功开发出青稞啤酒、青稞白酒、青稞营养麦片、高级色拉油、高级羊绒衫、牦牛肉干加工产品等。青藏铁路工程合格率100% 西北铁科院、西南交通大学、铁科院质量监测站等近10家单位对青藏铁路已完工的桩基、碎石桩、铺轨前的路基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后发现,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目前,青藏铁路铺轨已进入西藏境内,距离拉萨仅200多公里。过去40年拉萨日照呈减少趋势气象专家分析拉萨1961-2000年各季节日照时数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素有“日光城”美誉的拉萨,日照每10年减少23小时。主要是因为近些年来降水量比以往明显增多,降水量增多,即总云量越多,日照越少。铁道部今年安排青铁投资55亿截至2004年11月25日,青藏铁路累计正线铺轨73
藏区要闻32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