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值取向.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一、改革开放以来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实然价值取向的反思我国中高职衔接问题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提及。此前,中等职业教育一直是终结性教育。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因此,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已经在政策层面提出构建一个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良好愿景,中高职衔接的问题也隐含其中。然而,在很长时期里,中高职衔接的价值性问题一直被忽视,涉事各方对其意义和效用缺少统一的价值观,致使中高职衔接历经曲折、发展缓慢。(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历价值取向追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诞生的历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职业大学”是其发端。然而,职业大学的创办者却未必有兴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观意识。除了自费、走读、不包分配的特点外,这类学校在办学上主要还是模仿普通高校,并且由于其师资主要从普通高校聘请,因此办学模式与教师的授课方式难免与普通高校雷同。由于办学目标不清晰,专业特色不明显,这类学校多数办成了本科压缩式的专科教育。后来经过改革与相关政策配套,部分职业大学转变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办学力量。虽然这类学校的诞生,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缓解地方建设对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但却带有浓重的学历取向,以满足人们提升学历的需求。因此,高职诞生的先天不足就为中高职脱节埋下了隐患。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内,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严格限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报考。另外,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结构中,职业技术课程方面并没有体现出“高”的特点,许多课程与中职的职业技术课程雷同重复。这些问题与情况表明,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并不是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基础的,因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创办主体从一开始就难以说是秉持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而是本着一种学历教育的初衷,由此造成后来中高职衔接在实践上的形式主义与内涵的缺失。(二)中等职业教育的就业价值取向从建国后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只是为学生就业做准备,不具备升学功能。一方面,在计划经济时代,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与劳动指标密切挂钩,中专、技校生毕业后基本都能分配到全民所有制单位,中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功能能够得到很好的实现。另一方面,当时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还很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是刚起步,一段时期内实际上没有能与中职相对接的高职。中等职业教育的终结性教育地位实质上反映了一种工具主义价值观的倾向。从学生主体的角度来讲,中等职业教育只是满足学生就业与生存的工具,当其就业功能能够得到保障时,学生并不会感到升学的压力,结果对学生而言,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价值只是教会他们如何谋生的知识与技能,其教育性价值被大大忽视了。从国家主体的角度来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2]“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表述已经充分表明了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定位的工具主义倾向。从社会价值主体的角度来说,2002年,国家提出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方针,被许多人解读为职业教育就是单纯的技能教育、就业教育,进而引导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实际岗位去“无缝对接”。在这种工具主义价值观的支配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就会被实时的社会环境所束缚,就会忽视人才自身发展的逻辑,更难以保持教育的独立性。(三)国家政策主导对职业教育本体价值取向的遮蔽建国后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职业教育发展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存在密切的联系。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中专、技校统招统配的招生就业政策使中职生的就业得到有力保障,中专生甚至具有国家干部的身份。在这样强势的政策主导下,职业教育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到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企业逐渐成为适应市场竞争的法人主体,在用人上有了自主权,在这种背景下,中职统招统配的招生就业政策也就难以为继。从此,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开始迅速下降,1998年中职招生数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1999年全国各地中职新生报到率更创历史新低。为扭转招生不断下滑的趋势,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学即为举措之一。1997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上海、江苏等10个直辖市、省开展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的试点。1999年、2002年,国家有关文件都强调或鼓励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国家政策强力主导下,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值取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ita291961
  • 文件大小40 KB
  • 时间201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