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咏“荆轲”诗谈咏“荆轲””荆轲”诗王丹凤(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摘要:”荆轲刺秦”可谓中国的一部英雄挽歌,在各个朝代的文学作品中均有反映,尤其对《全唐诗》中有关荆轲的诗作进行了统计分析,:全唐诗》;”荆轲剌秦”;咏”荆轲”诗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673—2065(2011)05—0026—03“荆轲刺秦”的故事,家喻户晓,历朝历代的诗文对此事件均有不同程度的歌咏与议论,至唐代尤其变得愈加突出,《全唐诗》,盛,中,晚唐五代不同时期,按照诗歌的体裁,对《全唐诗》:《全唐诗》共记载了34位诗人的58首相关诗作,各时期均有涉及,以中晚唐的篇数最多,占总数的60-3%,其中中唐19首,晚唐16首;盛唐13首,%;初唐10首,%,有唐一代按时期呈如此趋势,何以时代中衰而荆轲诗盛行?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此外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作者能同题而作,,初盛唐时的荆轲诗初,盛唐被称为有唐一代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经济繁荣,政治开明,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士人们表现出了自信,乐观,积极昂扬的时代风貌,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诗人通过对荆轲的赞美来书写自己的抱负,渴望能像名垂青史的侠客一样,建功立业,《结袜子》:”燕南壮士吴门豪,,泰山一掷轻鸿毛.”通过对刺客高渐离,专诸事迹的描写和赞扬,表现出对侠士的深深崇敬之情;李白《结客少年场行》:”由来万夫勇,,,,,,安可与成功.”对荆轲非凡的武艺与豪迈的气概大加称赞;李峤《史》:”方朔初闻汉,,终冀作良臣.”虞羽客《结客少年场行》:”窃符方救赵,击筑正怀燕.”等等,,即使是在初盛唐这样的时代,一些士人不被重用,空有抱负却不得施展,也是这一时期的社会事实,这时的荆轲诗就贯穿了幽愤与寄托之情,如,骆宾王《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今日水犹寒.”高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荆卿吾所悲,适秦不复回.”王昌龄《杂兴》:”可忠燕丹事,,荆轲遂为血.”唐代写荆轲诗最多的诗人是李白,他豪迈,浪漫,极具侠义品质,常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惊人之语,自比荆卿.《全唐诗》中共有l0首他的荆轲诗,其中有9首都提到了”易水”2字,如:《代赠远》”渴饮易水波,由来多感激.”《结客少年场行》:”羞道易水寒,从令目贯虹.”《少年行三首》f其一):”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发白马》:”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李白的荆轲诗写得慷慨激昂,充满了对荆轲的赞扬,这与他豪放,任侠的经历和性格是密切相关的,如上文提到的《结客少年场行》一诗,《少年行三首》(其一)(见上
谈咏“荆轲”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