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地震应急避难疏散规划方法.doc浅谈城市地震应急避难疏散规划方法摘要: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已使自然灾害的发生越来越带有人为因素,面对频繁的灾难,未雨绸缪的编制地震防灾减灾规划,统筹考虑方便适宜,可达性好的应急避难场所以及全面、便于使用的应急设施,确定快捷、安全的疏散线路,将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才是积极的防御灾害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文明的一项重要体现。本文以《博乐市抗震防灾规划(2010—2025年)》为例,探讨城市地震应急疏散规划的方法。关键词:地農;疏散;博乐中图分类号:P315文献标识码:A1引言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属于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范畴,应急避难疏散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科学的应急避难疏散规划能够在灾难來临之际减少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指利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等场地,经过科学的规划与建设,带有一泄功能设施,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避难、基木生活保障及救援、指挥的场所;城市地震应急疏散通道包括救灾通道和疏散通道,救灾通道是灾害发生时城市与外界的交通联系的主要路线,避震疏散路线是确定将灾区人员从受灾地点转移到达安全地带的路经。,并建立在区域统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人口及避难用地资源的分布情况而确定的,并适当考虑城市主要干道的位置及穿城而过的河流对疏散分区的影响,共划分为5个疏散分区,为便于各街道办统一组织协调,划分既考虑了行政界线,又考虑了城市不同功能区的需求。,也是进行应急中转场地面积控制的基本单元。疏散单元的划分应充分依据以下原则:①应结合现状社区的分布,保持现状各社区的完整性;②不跨越城市的主要道路;③充分考虑城市用地的功能分区;④规模适中;⑤考虑穿城铁路、河流。、固定避震疏散场地和防灾据点。应急避难场所的确定首先要在基础资料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现状可用作应急避难场所的用地资源情况,如现状可利用的公园、街头绿地、体育场、广场、操场等,然后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相关的专项规划确定规划可用作应急避难场所的用地资源情况,再分析总量能否满足疏散人口的避难耍求,如果用地资源较为充裕,则择优利用,如果用地资源较为紧张,则要充分考虑规划区周边附近的可利用资源。,博乐市城区最终规划确定固定应急避难场所20处,,在《北京屮心城地震及其他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中,固定型避难场所用地指标2—3n)2?人进行控制。表1固定避震疏散场地要求一览表项目技术评价指标备注类型面积较大、人员容置较多的公园、广场、操场、体育场、停车场、空地等。是供灾民较长时间避震和进行集屮性救援的重要场所。大多数是地震灾害发生后用作中长期避灾的场所。交通设施道路不小于15米,有多个进出口。而且,人员进出口与车辆进出口尽可能分开。可以利用交通工具进出和保证物资运输。救灾道路要求应具备不小于15米宽度的道路,保证救灾需要。保证冇效净宽容许消防和救灾车辆的顺畅进出。服务范围服务半径2~3公里,步行约1小时之内可以到达。考虑避灾
浅谈城市地震应急避难疏散规划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