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使动用法知识指津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例1:怀:使……归顺。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泣:使……悲泣。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止:使……停止(使愚公止)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例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乱:使……扰乱劳:使……劳累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臣:使……称臣。例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为王。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例1: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使……痛苦。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急:使……急。例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凄:使……凄凉寒:使……寒冷实践训练:一、阅读下列,回答问题。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1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选自《资治通鉴?唐纪》)。(1)(2)(3)(4)。(1)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创业难,还是守业难”这个问题,房玄龄与魏征的回答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文言文专题——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这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意动用法是古汉语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中包括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主要形容词用如动词和名词用如动词的活用,大部分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等。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