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宗教观.pdf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文化艺术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宗教观林文慧(华侨大学,福建厦门361021)摘要:《(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早期的著作,其中蕴含了大量关于宗教的论述。在该著作中,马克思对宗教产生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宗教的内涵包括其定义、特性、作用以及对宗教批判的目的和途径进行了基本论述。只有正确地认识宗教、批判宗教,才能真正地走出宗教的桎梏,在现实中收获幸福。关键词:马克思;宗教<《黑格尔法哲学批爿>导富》的写作背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写于1843年,是马克思早期的代表作。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曾说过:“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茵报》的编辑,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当时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的经历让他发现了现实国家和客观的物质利益有着重大的关系,并对黑格尔的国家观产生了怀疑。进而开始了在思想上从黑格尔转向了费尔巴哈,从唯心主义转向了唯物主义。1843年10f],马克思与法国的社会主义者及德国的正义者同盟成员建立了联系,并对法国工人运动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研究。从而,马克思对无产阶级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新的理论问题,包括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革命理论、革命实践的统一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研究,促成了这篇《导言》的诞生。二、索教的产生(一)宗教产生的自然条件人类产生的初始并没有伴随了宗教、神灵的出现,人们不相信、也不需要宗教、神灵的慰藉,人在只有人的世界里生存、发展。但是随着人类的发展,大自然出现了很多人类无法解释的现象,比如风、雨、雷、彗星、闪电、地震??而在当时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缺乏足够的知识来理解这些现象,出于恐惧,人们很容易把一些坏的、不好的自然现象归结为人自身之外还有一个不可知的、强大的存在,这些现象都是由它创造并施行的,而这个存在就是神。在中国古代所出现的玉皇大帝、雷神、风神等等的神祗都是人们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塑造、想象的神,是人格化了的各种强大的自然力。人们把不可控的自然力归结于人格化的神的主宰,以为可以通过祭祀、参拜等方式来讨好“神”,让“神”去控制这些灾害,从而减少由这些灾害所引发的自身的恐惧感。(二)宗教产生的社会条件进入了阶级社会,尤其是在私有制的出现后,人民群众受到了巨大的压迫和剥削。统治阶级为了利益,对人民群众无止境的剥削压迫使人民群众的身体、心灵蒙受了极大的痛苦。但是,这种痛苦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得到宣泄,久而久之,人民群众在急需寻找一个发泄途径的情况下创造出了一个无比强大、超于统治阶级的存在。人民群众把现实中的痛苦诉诸神灵,把希望寄托于来世,从而寻求心灵的寄托。这也是人们对在现实中所受剥削压迫的无奈和抗议。然而,统治阶级也需要一个能更有效统治人民群众的工具,即“用一个异己本质的外观来掩盖自己的本质”。统治阶级有意识地利用并改造了原始的宗教,把自身的意志及剥削压迫人民的权力,以神的意志和神的权利这种更高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达到麻痹、诱导被统治阶级,进而维英、法、德等国的经济尚未恢复,日本得到了美国工业的大量订单,丝织品和船舶大量出口美国,经济一度繁荣。但随后,欧美各国商品大量涌向日本及亚洲市场,日本货节节败退,导致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从1920~到1929年,日本的贸易逆差达33亿日元。农业也未能幸免。35oo个缫丝厂停工,200万蚕农陷入绝境。

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宗教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047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