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老城区改造的几点思考(需用)_图文创新与发展沈阳市老城区改造的几点思考赵亮(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摘要:老城区改造作为城市系统工程建设新城区开发的必要补充,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结合国际老城区改造的经验,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对沈阳市城市建设老城区改造出现的若干问题及成因进行探讨,就城市规划、新城区开发和老域区改造的关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出现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最终达到沈阳市创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关键词:老城区配套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城市营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腾飞,我均水平,但与国际先进城市(通常在90%以上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人口、商贸等不断向城市集中,导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郊区化虽然对缓解老城区压力有所帮助,但是如何实现新城区、老城区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并需认真解决的问题。沈阳市作为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七城市”之一,以及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的中心城市,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卒文借鉴国际老城区改造经验。就WTO后过渡期内,基于历史与未来,就沈阳市老城区的改造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建议。1。国内、外老城区改造的历史与现状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由于急欲取得经济建设的成就,对城市进行了一场以大拆、大建为特征的大规模改造运动,又名“城市更新”运动。虽然城市面貌看似焕然一新,但却给城市历史建筑、历史风貌等造成严重损失,而且导致传统社会结构的破坏和社会矛盾的激化…,各地政府纷纷调整城市发展模式,由政府和城市规划专家共同起草规划预案,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保证城市历史、环境、人文得到延续。美国SoHo的社区改造模式、英国利物浦的逐步变革模式、加拿大格兰威岛的工业区改造模式、俄罗斯莫斯科的整旧出旧模式等在城市建设老城区改造中都取得了相当的成效旧1。中国香港的专门化改造模式,就是典型的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逐步走向成功的范例。专门化改造模式的形成先后经历了“环境改善区”、“公共屋村重建计划”、“市区改善计划”、“综合重建区”和“综合发展区”等计划和方式。70年代后期,私人业主的介入因为费用和利益的分歧,使老城区改造举步维艰,城市规划难以实现。1987年,政府颁布《土地发展公司条例》,通过对土地征购和住户安置的有条件强制征购;“取系地盘”的试验;设立市区重建局和建立市区环境美化基金等方法,逐步使香港的老城区改造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新中国成立以后,城市建设方针曾经大致绎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建国初期的“变消费型城市为生产型城市”(1949—1952阶段;围绕工业化新建、改建、扩建城市(1953—1978阶段;改革开放前期的弥补市政住宅“欠账”,加快建设第三产业(1979—1990’前叶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半叶以来,提高城市竞争力,树立经营城市观念(1990’后半叶一今阶段。这四个阶段的背景、经验、教训迥然不同,体现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巨大变化[3]。,具有相对久远历史的区域。本文根据我国现行《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512经济与管理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的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二环线以内和城区建设超过50年的区域定义为老城区,铁西及周边有历史记载的组团。中国历史年代划分及沈阳市城市规划,把沈阳市并主要指市内五区(和平、沈河、大东、皇姑、据2004年沈阳统计手册,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和住宅建设都不同程度的呈现增长态势。2004年房地产开发的投入占总投资35%,住宅建设的投入占总投资的26%,相对于2003年分别提高5个和1个百分点。沈阳市房地产开发初期的主要地域在五个核心城区,并造成沈阳核心城区人口激增。例如,1998年沈阳市内五个中心城区人口达410万人,人均用地只有56平方米,远低于方米的指标(其中,,人均用地不到30平方米。随着浑南新区以及周边卫星城建立,城市核心区人口和工业外迁,沈阳城市郊区化的速度近几年已经明显加快。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开发商将开发重点移至近郊区。据初步测算,当前我市住宅开发约有60—70%在近郊区,已经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主导层面。但是,城市建设(新城区的开发和老城区的更新改造仍然暴露出一些不足并需要及时改善。(1城市建设的现实与城市规划的构想存在一定的差距城市规划是政府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由于国家政策调整、经济加速发展等原因,城市规划的构想不能得以完全实现。城市是一个有机的大系统,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的
沈阳市老城区改造的几点思考(需用) 图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