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模板.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8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8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划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株洲城市发展的需要,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同意,对《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年)》进行的修编。第二条本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它有关国家规范标准;(三)《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四)《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五)国家、省、市各行业相关规划和文件。第三条本规划期限(一)近期:2006—2010年;(二)远期:2011—2020年。第四条本规划的市域指株洲市全部行政辖区,包括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醴陵市、攸县、株洲县、茶陵县、炎陵县的行政辖区;市区指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的全部行政辖区;城市规划区为市区全部辖区范围。市域总面积为11262平方公里;市区(城市规划区)。第五条本规划是株洲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指导性文件,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第六条本规划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之日起执行,由株洲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第一节城市发展总目标第七条城市功能定位: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国家老工业基地,中南地区重要的商贸和现代物流中心,面向海内外华人的炎帝历史文化纪念地。第八条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与国际接轨的发展机制。到2020年,市域总人口达到425万人,城市化水平60%。市域国内生产总值达1726亿元,(以2000年为基数);市区内国内生产总值达1040亿元,(以2000年为基数)。近期(2010年)巩固小康;远期(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增长,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科教、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不断提高人口综合素质。第九条长株潭区域协调发展目标:合理配置生产力要素、提高信息化程度和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制度创新,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与带动长株潭地区和全省经济的分工合作与联动发展。第十条城市建设目标:本规划期内,株洲市市区实现特大城市的规模目标,发挥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新型工业基地的作用,成为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强大,设施完善,产业发达,文化繁荣,城乡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园林城市。第二节城市发展战略第十一条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一)经济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坚持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相结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城市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构筑以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为先导,新型工业和现代物流业为基础,第三产业全面繁荣,高效农业和旅游业发达,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二)社会发展战略:落实生育政策,稳定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社区建设,规范城市管理;培育先进文化,倡导文明诚信;科技教育兴市,纳贤亲商强市;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国际接轨。(三)环境发展战略:严格控制全市各类污染源,全面整治水土流失,改善和恢复生态体系,合理保护和利用资源,切实加强大气、水土、动植物、江河生态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有代表性的历史地段和建筑的保护。(四)公共安全防控发展战略:建立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协调整合武警、公安、消防、卫生、人防、水利、地震等部门职能和资源,形成完善、快速的联动机制,有效预防和应对城市各类自然、人为灾害和突发事件。第十二条长株潭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一)产业协调战略:依托区域内的智力和技术优势,加速对国家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新型工业的发展;依托对外交通优势建立现代物流产业;加强与区域内相关城市的产业协作,形成紧密型的产业同盟。(二)基础设施协调战略:加强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协作,加强三市之间以及与机场、港口、干线公路和铁路的交通联系;推进区域公交一体化和轨道交通的发展;合理布局区域性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与相关城市的错位发展。(三)环境协调战略:促进株洲白马垅、云田、马家河与长沙暮云、大托及湘潭九华、昭山、易家湾共同形成长株潭区域中央生态保护区;围绕湘江和京广高速交通走廊两轴以及潭麓和长株高速公路两带,合理引导城市空间和用地布局发展,保持长株潭城市轴、带、组团之间良好的生态关系、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积极参与湘江生态经济带的共同建设,与上下游及相邻地区城市共同预防及治理河流饮用水源和大气污染,推进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协调管理机制的建立。第十三条城市建设发展战略(一)建设形成与区域中心城市匹配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城市及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产业发展提供条件。(二)发挥中心城市的发展带动作用,形成合理的市域城镇体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三)合理保护和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之乐
  • 文件大小955 KB
  • 时间2019-12-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