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荣:明史研究书籍提耍(1-30)前言:早在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求學時期,筆者受牟潤係教授啟發,對明代史事深感興趣,並開始標點《明史》。後雖致力於其他方面的研究,但仍閱讀了一些明史著作,每得一書,即寫成提要。其時有一心願,希槊能編為《明史研究書籍提要》一冊,就二十世紀以來的明史研究,作概括而全面的介紹。無奈諸事繁擾,加以有關明史的新書出版日多,未能持Z以恆,徒增唏歔。事隔二十年,而仍以此為念。近日偶然翻閱舊稿,敝帚自珍,略加整理,共成九十九條目。因初稿寫於一九七O年代末期,所介紹之書,僅至一九七O年代而止,遺漏固然不少,基本上則叮反映當時學界的情形。但願今後繼續搜求和補充,並加入一九七O年代以來而世的著作,為明史研究盡一分心力,為學界提供多少方便。這些書目提要,可以粗略分為以下幾類:(一)目錄、史料,001-005;(二)明史通論,006・013;(三)明史論集,014-022;(四)政治、內事,023-031;(五)軍政、制度,032-036;(六)社會、經濟,037-050;(七)對外關係,051-061;(八)人物、思想,062-99o[001]朱希祖:《明季史料題跋》,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146頁)記載明朝尤其是南明歷史的書籍,在清朝屢經焚锻和竄改,本書著者多方搜求,每得一書,即詳加校勘和考證,並指出其中經過後人刪補竄改的痕跡。本書收錄書跋八十二篇,其中關於明季史籍的佔六十二篇,大多數曾發表於《北大圖書部月刊》、《圖書月刊》(重慶版)、《文史雜誌》等期刊,部分則為未刊稿及從日記中摘抄出來的,對於研究明末清初的歷史,有相當的參考價值。【002】謝國槓編著:《明清筆記談叢》,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香港:華夏出版社重印本,1967年。(370頁)明清兩代的筆記,種類繁多,雖良莠不齊,價值不同,但確實保存了不少珍貴的歷史資料,可供後人治史時參考。木書分為兩部分,前半為「明清筆記談叢」,包扌舌《草木了》、《菽圍雜記》、《濯纓亭筆記》、《見聞紀訓》、《見聞雜記》、《三家老委談》等書提要凡卩L|十八篇,扼耍介紹各書內容及使用價值等,並敘述書中有關作者生平、社會風俗、科技發明等比較生動而有意義的事蹟;或連類並舉一些其他筆記等類的書籍,綜合比較,互相貫通印證。此外,作者還批判了以往拿筆記稗乘作為茶餘酒後「談助」的不正確看法。後半收錄〈明清史料研究〉、〈明代邊防史乘十種跋〉、〈叢書刊刻源流法考〉、〈三省礦防考跋〉、〈彭茗齋著述考〉、〈陳則雲事輯〉、〈張南垣父了事輯〉、〈關於全祖望給埼亭集Z題跋〉、〈平景孫事輯〉等文章,或為史料評述,或為書籍題跋。總之,謝氏此書對於明清筆記等資料的介紹,扼要明白,是很值得注重的參考書。【003】蔣考璃編:《明史藝文志史部補》,台北:台聯國風出版社,1969年。(143頁)清代思想箝制甚儼,明人著作多遭忌諱而不行於世,清修《明史》時亦多略而不載。本書以黃虞稷《千填堂書目》為主,再採用姚覲元《清代禁燉書目》及近人所編專題目錄如謝國桓的《晚明史籍考》、吳玉年的《明代倭寇史籍志目》、朱士嘉的《明代四裔書目》和《中國地方志綜錄》等十數種資料,增補《明史》〈藝文志〉史部未予收入的書籍凡四千餘種,為數相當可觀,其編排次序悉依《明史》分類:(-)正史類、(二)雜史類、(三)史鈔類、(四)故事類、(五)職官類、(六)儀注類、(七)刑法類、(八)傳記類、(九)地理類、(十)譜牒類,另增附(十一)目錄類。〈後記〉指出《明史》〈藝文志〉所載史部書籍與《明史稿》〈藝文志〉的內容僅有少數并異Z處,但若干記錄則與其他書目不同。【004】王崇武:《明本紀校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27],北平: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45年;香港:龍門書店影印本,1967年。(135頁)《明本紀》原稱《皇朝本紀》,一卷,不著撰人名氏,記明太祖事蹟,起H濠州從軍,迄於洪武五年(1372),分年編排,是研究明初史事的屯要資料。該書內容大致與《太祖實錄》相同,所以王崇武取今本《實錄》互和校對,間採他書註其木末,而成《明木紀校注》一冊。〈序〉中論考《皇明木紀》成書年代和史料價值等,指出「此書與《實錄》關係棊密,而成書則在今木之前,可能為修史之原料,亦可能鈔自《實錄》初修本,要就史料價值言,遠勝於今本《實錄》矣。」正文則校勘不同版本間的正誤,於每段之後附《實錄》文字以茲比較,再加按語考其異同,精闢見解頗多,實為用心用力Z作。[005]《古今圖書集成中明人傳記索引》(IndexofBiographiesoftheMingPeriodin"Ku・chinT‘uShuChiCh'eng”),香港,1963年。(222頁)[缺編纂者及出版者資料]本索引根據1934年中華書局影印木《古今圖書集成》中有關明代傳記部分,W:明倫彙編之皇極、官
明史研究书籍提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