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倡议书.doc家长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倡议书家长朋友们:你们好!当前青少年犯罪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还危害了社会治安环境的平稳。这些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怎样解决这一突出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教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突出表现:(一)从青少年犯罪形式上来看,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青少年过早辍学,又无业可就,浪迹街头,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滋事,甚至模仿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在学校周边活动。看谁不顺眼就“修理"谁,抢夺诈骗中小学生,更有甚者还持械拦截实施暴力。(二)从青少年犯罪人员构成来看,辍学青少年居多,家庭不和离异子女较多。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一)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智力的成长阶段,此时的青少年还不够成熟也比较偏执,面对色彩缤纷的现实生活,经不起物质刺激、追求物质享受,逐步走向邪路。(二)网络虚拟世界,传播暴力,淫秽等社会丑恶现象,摧生青少年走向犯罪。(三)父母不合,离异或赌博,不务正业,缺乏爱心,缺乏责任心,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自己的子女。不良的家庭环境,使孩子们产生孤独、自卑、怨恨、狂妄、暴躁,极易被坏人利用,从而“逼”孩子走向犯罪道路。(四)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的青少年,辩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力的能力差,模仿力强,易被诱惑实施犯罪。家庭和学校怎样预防青少年犯罪?(一) 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础,父母是青少年的榜样。父母应该给孩子建造预防犯罪的防火墙,给孩子树榜样,带头学法、守法、护法,加强对孩子的道德修养培养,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应试成绩与综合素质,鼓励孩子与不良行为作斗争,不断激励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一同伴孩子健康成长。(二) 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作用,加强理想、道德、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遵纪守法和社会公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对沾染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加强矫治,善待学生的“过错”,用爱心唤醒沉睡失误的孩子们。只要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发生,我们相信,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定会充满希望。家长签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倡议书海区九小德育处2010年4月
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倡议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