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牌环在物理上是一个由一系列环接口和这些接口间的点一点链路构成的闭合环路,各站点通过环接口连到网上。对媒体具有访问权的某个发送站点,通过环接口出径链路将数据帧串行发送到环上;其余各站点边从各自的环接口人径链路逐位接收数据帧,同时通过环接口出径链路再生、转发出去,使数据帧在环上从一个站点至下一个站地环行,所寻址的目的站点在数据帧经过时读取其中的信息:最后,数据帧绕环一周返回发送站点,并由其从环上撤除所发的数据帧。 由点一点链路构成的环路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广播媒体,但环上运行的数据帧仍能被所有的站点接收到,而且任何时刻仅允许一个站点发送数据,因此同样存在发送权竞争问题。为了解决竞争,可以使用一个称为令牌(Token)的特殊比特模式,使其沿着环路循环。规定只有获得令牌的站点才有权发送数据帧,完成数据发送后立即释放令牌以供其它站点使用。由于环路中只有一个令牌,因此任何时刻至多只有一个站点发送数据,不会产生冲突。而且,令牌环上各站点均有相同的机会公平地获取令牌。。(1)网络空闲时,只有一个令牌在环路上绕行。令牌是一个特殊的比特模式,其中包含一位"令牌/数据帧"标志位,标志位为"旷表示该令牌为可用的空令牌,标志位为"1"表示有站点正占用令牌在发送数据帧。 (2)当一个站点要发送数据时,必须等待并获得一个令牌,将令牌的标志位置为"1",随后便可发送数据。(3)环路中的每个站点边转发数据,边检查数据帧中的目的地址,若为本站点的地址,便读取其中所携带的数据。(4)数据帧绕环一周返回时,发送站将其从环路上撤消。同时根据返回的有关信息确定所传数据有无出错。若有错则重发存于缓冲区中的待确认帧,否则释放缓冲区中的待确认帧。(5)发送站点完成数据发送后,重新产生一个令牌传至下一个站点,以使其它站点获得发送数据帧的许可权。,以比特度量的环长反映了环上能容纳的比特数。假如某站点从开始发送数据帧到该帧发送完毕所经历的时间,等于该帧从开始发送经循环返回到发送站点所经历的时间,则数据帧的所有比特正好布满整个环路。换言之,当数据帧的传输时延等于信号在环路上的传播时延时,该数据帧的比特数就是以比特度量的环路长度。实际操作过程中,环路上的每个接口都会引人延迟。接口延迟时间的存在,相当于增加了环路上的信号传播时延,也即等效于增加了环路的比特长度。所以,接口引人的延迟同样也可以用比特来度量。一般,环路上每个接口相当于增加1位延迟。由此,可给出以比特度量的环长计算式:环的比特长度=信号传播时延×数据传输速率+接口延迟位数=环路媒体长度5(us/Km)×数据传输速率+接口延迟位数式中5us/km即信号传播速度200m/us的倒数。例如,某令牌环媒体长度为1OKm,数据传输速率为4Mbps,环路上共有50个站点,每个站点的接口引人1位延迟,则可计算得:环的比特长度=10(Km)×5(μs/km)×4(Mbps)+1(bit)×50=10×5×10-6×4×106+1×50=200+50=250(bit)如果由于环路媒体长度太短或站点数太少,以至于环路的比特长度不能满足数据帧长度的要求,则可以在每个环接口引人额外的延迟,如使用移位寄存器等。
令牌环工作原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