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恶碟龙虎榜之十大恶碟恶碟龙虎榜之十大恶碟[日期:2005-06-01]网摘收藏本页:收藏到365key收藏到和讯网摘收藏到新浪ViVi收藏到天极网摘恶碟为何物,~杂志上介绍的尽是天碟,何谓恶碟呢,我给它的定义是:对音响系统要求极高的一流天碟。如果您的器材普通,它会使您误以为录音恶劣,只待有朝一日,您的Hi-Fi体系重播水平突飞猛进,自然能体会到它伟大及不平凡之外。此等录音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演出艺人水平极高,声音异常“活”~若音响系统不够“松”,哈~那可有罪受了。为了让大家一起共享“玩”Hi-Fi的乐趣,我暂不提那很难购得的唱片,也不说那古董单声道录音--虽然它们是恶碟中的精华~单就说一说江湖中人人皆知的“恶碟”好了,以下“恶碟龙虎榜”上之十大恶碟,排名不分先后,因为它们都一样恶不可耐~(一)千声佛雨果HRP753-2“千声佛”演录俱佳,但极难播得好~任何Hi-Fi体系质感稍偏硬的话,琴声便会变得粗糙刺耳,可说是Hi-Fi体系音乐感的试金石,任何体系只要能把它播得悦耳,琴声又“真”的话~那真要套一句新年的贺词:恭喜、恭喜、恭喜您呀~您的Hi-Fi体系已基本上调校得颇为理想。我在许多体系上试过“千声佛”不瞒您说,许多高手、大师手中的“宝物”皆无法过关。要播好此碟,除了器材素质要上佳(未必贵到没人性),调校、接线(讯号线、喇叭线及电源线)音之间一定要细心配合,方能构与一个Resolution极高的体系,播出的琴声才能清脆有力,乐流线轻巧又不失沉重,意境层次丰富得令人击节赞赏,秀丽无比的超高频段引人入胜~您的Hi-Fi体系若能播好“千声佛”,也即说明您的音乐修为颇高,对声音“好”与“坏”的判断力已达至一个很高的境界。我也曾用过不堪入耳的体系,大部分的问题不外乎是:(一)高频至高频段不足,太薄、太硬、太紧或太多。(二)质感不佳。非但高频段质感不佳,连中频质感亦硬得像石头,毫无音乐感可言。(三)音声过分沉重。沉重的声音往往让人觉得没有“生命感”,在良好的体系上,杨秀明先生的琴音应带有一股很“活”的灵气。知易行难,雨果这个极为出色的录音无法广为流传,实在是因为许多名贵,但调校不妥的体第无法将它播好啊~(二)Bach:Sonatas&PartitasEMIZDMB077776479323自人类有录音技术以来,我想大概没有任何一位提琴家像NathanMilstein那样,能为巴哈的这个伟大作品作不朽的典范,即把巴哈作品精妙之外宣告于世人,让世人从新评估这部经典作品的艺术价值。我个人认为Milstein的巴哈是屡唱屡有"新意"的作品,单就这点,许多世俗发烧友选用的“发烧碟”就望尘莫及~Milstein“活”现了巴哈音乐应有的精神面貌。曾有人在香港杂志上力捧Perlman的巴哈无伴奏,为此,我特别买下一套Stereo的Perlman,但亲爱的读者们,Perlman的巴哈,我只听了一次,它就被永远打入了冷宫。道理很简单,Perlman非但不“活”,还硬桥硬马地歪曲巴哈精神。“巴哈”在德文中是小溪的意思,据说贝多芬看了巴哈的作品后,惊讶地说:“他不是小溪~是大海啊~”。巴哈能在一个小旋律上变奏四个小时,您说,他的作品听起来应是“活”,还是“硬桥硬马”呢,事实上,莫说Milstein,即使是HenrykSzeryng亦比Perlman“活”及“高明”得多。巴哈是一个很不幸的音乐家,仕途一直不得意,令他脾气暴躁,故我能接受他音乐中的“火气”,Milstein的巴哈便不温文,而带着一定的“火气”,这股“火气”不足不佳,“火爆”又不对味,可真难为了器材的主人,故此碟亦名列恶碟榜。Milstein的琴声很“美丽”,高雅而又不“火爆”,刚劲又不失秀气,散发出令人心服的“与世无争”情怀。本碟虽是单声道录音,但音质颇佳。平时我聆赏音乐时,它是我最钟爱的首选碟之一,同时也是我在调校“结象”与“音乐感”时,使两者取得平衡的“工具碟”。(三)巴哈无伴奏担组曲EMI5553652上文提到Milstein,我已阐明了我欣赏巴哈音乐的基本要求,同样地,演奏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前人很多,但精致又带有“火气”,更有“活”生感的演出不易求得。Fournier、Starker、Gendron的演绎全数出局,不信的话请从第一号BWV1007的Prelnde开始听:Rostropovich的速度便比任何人都快,但听起来一点也不急,“火气”适中,造句精致;Fournier较慢,控制上较逊,录音也不及EMI的Rostropovich好;Gendron最粗糙,您能想象粗糙的巴哈作品吗,但我亦要提醒您,EMI这个了不起的录音质感在非常“危险”的水平线上,您的器材素质及调校稍有差池,声音马上跌入“粗糙”的痛苦深渊,享受不到令人回味无穷、丰富的堂音尾韵。Rostropovich高超琴艺在EMI
[定稿]恶碟龙虎榜之十大恶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