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加强基础,拓宽专业,优化课程体系与学生整体知识结构,注重素质教育和能力训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二、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全面的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适应新环境、新群体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语言(中文和一门外文)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熟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掌握微电子学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学习和掌握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的原理、设计、制造与应用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跟踪掌握该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适应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本科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微电子及相关分支与交叉学科的研究、教学、开发、管理工作,并可继续攻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应用物理、计算机科学及其他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硕士学位。三、培养规格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一般应具备以下要求:1、素质结构要求: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政治修养和道德品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心为社会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和团结协作的意识;应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现代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应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求实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勤奋敬业;应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格。2、能力结构要求:学生应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应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跟踪掌握该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3、知识结构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具有文献检索、方法论、科技方法和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以及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微电子学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4、专业主干课程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设计原理、VLSI设计方法学、理论物理基础、电路分析基础等。5、相关专业课程信号与线性系统、线性电子线路、非线性电子线路、脉冲与数字电路、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工程、电子测量原理、自动化控制原理、通信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纳米材料与器件、功率电子学、固体物理、传感器原理、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现代半导体器件物理等。四、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计算机上机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五、标准学制标准学制四学年。六、毕业最低学分毕业最低需要160学分。七、授予学位工学学士。(表一)微电子学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专业教育模块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基础课程学时学分周学时与学期分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公共基础课(必修)(31学分军事理论18+18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6+182+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433毛
微电子学专业教学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