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言志的诗歌第二章抒情言志的诗歌一、万千诗歌的起源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它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虽然它的语言精练,但却拥有丰富的内容和真挚的情感。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说人类有了语言,便产生了诗歌。但因为文字的产生晚于语言,所以我们并没有诗歌产生之初的形态,历史文献上也没有详细的记载。现在我们可以追溯到的最早的诗歌便源于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是后世万千诗歌的起源。(一)温柔敦厚的《诗经》《诗经》是三千年到两千五百年前流传的古代诗歌的汇编,一共有305篇。传说西周宣王时期有一位博学多才的太师,他的名字叫做尹吉甫。尹吉甫能文能武,曾南征北战为周朝的兴盛立下了汗马功劳,每次班师回朝都会带回一些各地不同的歌谣,交由宫廷的乐官修改编曲,演唱给天子听。这些不同地方的歌谣往往能够深刻地反映民间现状,因而天子就把这些歌谣当做实施政治举措的参考,而尹吉甫也因此被誉为“中华诗祖”。尹吉甫塑像除了尹吉甫之外,周代还设有专门的采诗官,就是专门来采集诗歌的官员。每年农历正月,他们便深入民间搜集歌谣。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这五百年的时间里就有三千多首歌谣流传,后由于战乱纷争及人为删减,最后只剩下了三百多首歌谣。《诗经》最初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必读的几种书(《诗》《尚书》《礼》《易》《春秋》即“五经”)正式列为经典,《诗》才被称为《诗经》。《诗经》里的诗是根据音乐和地域来分类的,有“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周南、召南、卫风等十五国风。《诗经?国风》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其中有大量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百姓们的生活境况。如《魏风?伐檀(tán)》里百姓们大胆提问:“不稼不穑(sâ),胡取禾三百廛(chán)兮,不狩不猎,胡瞻(zhān)尔庭有县(xuán)貆(huán)兮,”这是对不劳而获的奴隶主们的批判。再如在《魏风?硕鼠》里,百姓们把剥削的统治者比喻为硕鼠,揭露了他们贪得无厌、奸诈狡猾的丑陋嘴脸。(奴隶主们)不播种也不收割,为什么有三百捆禾谷往家里搬,(奴隶主们)不冬天狩猎也不夜晚捕猎,为什么你的庭院里悬挂着猪獾,此外,《诗经?国风》中更多的是抒写男女感情的作品,其中杰出代表有《周南?关雎(jū)》《秦风?蒹(jiān)葭(jiā)》等。这些作品中表现的爱情单纯而热烈,有为见心爱女子辗(zhǎn)转难眠的男子,有渴望见到情郎但怕别人嘲笑的少女,还有决心生死相随的夫妻„„他们对爱情勇敢执着,哪怕阻隔重重,艰险重重,都矢志不渝,这种精神穿越时空,哪怕现在我们读起来也是万分动容。硕鼠硕鼠,无食我黍(shǔ)~三岁贯女(rǔ),莫我肯顾。逝将去女(rǔ),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yuán)得我所。——《诗经?硕鼠》(节选)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黍。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顾怜我。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土。乐土乐土真安逸,是我理想栖身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节选)河边芦苇青苍苍,深秋露水结成霜。我的意中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水流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水流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雅”是周天子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大雅”和“小雅”。“大雅”多是贵族创作的,”中的作品大部分是西周时期的,内容丰富,比如有体现“小雅”中有部分民间歌谣。“雅周王朝起源发展的《大雅?正民》;有讽刺君主昏庸的《大雅?桑柔》;有反映劳动人民心声的《小雅?何草不黄》。其中《小雅?采薇》堪称千古名作,至今读来仍令人唏嘘不已。这首诗以一位老兵口吻来描述,老兵因为戍守边关很久都没回过家了,等到战争结束他终于回到家时,却发现家乡已经变了,不再是想象中的样子了,所以他苦闷地吟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一个老兵在哀叹:回想起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春光正好。现在我打仗回来却已严冬,大雪纷纷。道路泥泞难行,我又累又饿又渴。一肚子的感伤难过,却没有人能够了解。这首诗既是写景记实,又是伤感抒怀,作者借此委婉曲折地道出反战思想,含蓄委婉,让人心受触动。《诗经》的“颂”部分是周王室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因是祀神和祭祖所作的诗歌,它所体现出的情感虔诚真挚,且反映出了古代大量的民俗信息和当时祭祀仪式的细节。《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它真实再现了数千年前先民们的生活状态,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礼记?经解》说:“温柔敦厚,《诗》教也。”《诗经》三百篇,皆是真情流露之作,毫无虚假。虽有揭露和批判,但它对社会矛盾的表现却温情委婉,并不暴戾愤
抒情言志的诗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