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学生指导手册.doc《采煤工艺课程设计》学生指导手册项目名称:采煤工艺课程设计适用专业:煤矿开采技术实习学时: _周 指导教师: 二O—四年一月《采煤工艺课程设计》学生指导手册课程设计概况采煤工艺课程设计是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技能训练的重耍环节。围绕采煤工作面职业岗位群开发和构建了以“采煤工艺与工作面管理”为核心课程的课程模块群,采煤工艺课程设计实训是该课程模块群中技术型岗位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课程模块,是在完成“采煤工艺与工作面管理”及相关课程教学之后集中进行的一次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程设计教学目标(1) 能力培养任务1) 熟悉釆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的基本知识。2) 掌握煤矿底板等高线等图纸的解读。3)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2) 知识培养任务1) 理解采煤工作血地质资料;2) 熟悉不同釆煤工艺的适用条件,根据不同的地质资料选择适应的釆煤工艺;3) 熟悉采煤工作面设备的选型及配套能力;4) 掌握正规循环作业图表等图表的编制;5) 熟悉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制度;6) 了解采煤工作面的安全技术措施;(3) 素质培养任务1) 培养学生煤矿安全意识;2) 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作风;3) 让学生学会分工和合作,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课程设计主要任务及内容第一章工作面概况及地质概况(1) 简述工作面位置、编号,工作而长度、沿走向或倾斜推进长度,工作而四周开采状况,工作面开采范阖与地表相对应位置,开采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状况等,附表:工作面境界范围。(2) 图表说明煤层赋存状况:厚度、倾角、结构、稳定性、硬度、节理、层理、煤质,自然发火期、相对瓦斯涌出量、煤尘爆炸指数,附表:煤层特征表。(3) 图表说明顶、底板类别、岩性及厚度,附图表:顶底板特征表;综合柱状图。(4) 简述(或图表说明)工作面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的位置、特征及对回釆工作面的影响。(5) 计算工作面可釆储量和釆出率,附表:工作面储量表。第二章采煤方法(1) 巷道布置:附图:工作面巷道布置设计平面图、运输平巷与回风平巷处的走向剖而图、开切眼处的倾斜剖面图。(2) 工作面采煤工艺过程及工作内容,附表:工作面采煤工艺参数及设备表。选择采煤工艺,详细叙述回采工序过程。描述采煤机截煤方式、进刀方式、移架方式、支护方式、放煤方式等,绘制采煤机进刀方式示意图。(3) 说明工作面机械设备选型及配套、绘制工作面设备布置平面图(合并在工作而巷道布置平面图)。第三章顶板管理(1) 支护设计:确定支架类型;工作阻力、支护强度,工作面底板比压;支柱最大、最小支撐高度;最大、最小控顶距与放顶步距,采空区处理方法;绘制工作面最大、最小控顶距剖面图(1:50);(2) 1作面端头支架、上下出口支护方法,工作面运输、回风顺槽超前支护断面图(1:50)。笫四章生产系统(1) 运输系统:日出煤时间及小时出煤量,煤炭运输线路;辅助运输方式及辅助运输线路;(2) 通风系统:计算回采工作面需要风量,按风速验算确定工作面风量,叙述工作面通风线路;(3) 其他相关系统:供电系统、供水系统、排水系统、通讯照明系统、监控和防尘系统等。第五章循环作业及劳动组织(1) 循环作业:确定循环方式、作业形式和工序安排,绘制循环作业图;(2) 劳动组织:按循环工作量和劳动定额配备各工种或岗位出勤工数,确定劳动组织形式和工作队(组)作业形式,绘制劳动组织表;(3) 技术经济指标表。第六章安全管理制度(1) 采煤工作面交接班管理制度;(2) 釆煤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制度;(3) 巷道超前支护与巷道维护管理制度;(4) 机械、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5) 工作面文明生产管理制度;(6) 主要工种安全操作管理制度。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1) 工作面初采、末采,初放、初次來压、周期來压时的安全技术措施;(2) 工作面过断层、过旧巷时的安全技术措施;(3) 工作面安装、撤岀时的安全技术措施;(4) 工作面“一通三防”的安全技术措施,灾害防治的避灾原则以及反映到井口的避灾路线图。(5) 事故案例: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防范措施。课程设计主要过程采煤工艺课程设计时间分配设计任务设计地点设计方式、方法时间/天熟悉设计大纲和设计任务书,准备工作阶梯教空、教学矿井指导教师讲解课程设计大纲,提供参考资料,,、设备选型,绘制采煤工作而及设备布置平面图设计室、教学矿井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考察采煤工作而编写设计内容,指导教师解答疑难问题2确定循坏方式、作业形式和劳动组织形式等,编制循环作业图、劳动组织表和主耍技术经济指标表设计室学生门行绘制,指导教师解答疑难问题1绘制控顶距剖而图和顺槽断而图设计室、教
课程设计学生指导手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