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平衡率流水线平衡率=工序总时间/瓶颈工序时间×总工序数,这里工序总时间就是生产一个产品的时间或者一个产品从开始到最后的时间,其中工序不一定是1个人,可以是几个人的,个人认为工序是流水线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3个人并行的干同一种活,少其中1人仍然可以往下进行所以应该认为这个工序3个人。例题:有一产品组装各工序标准工时分别为20秒、22秒、18秒、18秒、16秒、20秒、19秒、20秒,试计算拉平衡率,拉损失率。工序总时间=153秒瓶颈工序时间=22秒拉平衡率==1-=-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损失,可能与企业本身的生产不平衡有关。从理论上说,只有达到平衡,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率才最高。流量平衡化产生效率最佳化,是所有生产系统追求的终极目标。,所以企业需要通过重新排列组合取得设备、人力及所有生产资源的平衡。。【案例1】某服装企业后整部门的困惑某服装企业的基本工作程序包括:裁剪、车缝、后整。后整部门是负责把衣服整理干净,然后整烫、加吊牌,最后包装起来等一系列工作的一个部门。后整部门和其他部门一样,8点钟上班,但前面的工序还未完成,可能等到9点或10点才开始工作,到快下班的时候可能是后整部门工作的最高峰,这就造成人员和资源的配置虚置和浪费。【案例2】“”丰田公司的流水线中,即使一件寻常产品也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但并不是一道工序完成一批产品后才交由下一工序,而是做完一个,就往下一道工序移动,即单件流动。依据这种单件流动的理念,每一道工序做完只需几十秒钟,可能在10分钟之内,就已经流到最后一道工序,后整人员就已开始工作了。通过平衡工作之间的步伐,丰田公司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虚置和浪费。,经常会出现某一个工位或某一道工序被分配到的工作标准时间长短不一,从而直接导致它们的产量不一。各工位的工作量和所需的工作时间一致,才能将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通过图5-1可以说明:平衡率改善的关键是打破瓶颈,在生产系统内部改善整个流量的不平衡。发现瓶颈,并想办法释放和提高瓶颈的效率,是提高企业其他资源利用率的一个根本对策。,所以要想方设法利用瓶颈的每一分钟,不让瓶颈因午休等因素停产。【案例】午休无人操作某企业使用午休无人化操作的方法进行生产。他们通过改造设备,使机器在一小时之内不会产生短暂停机,设备可以自动上料,自动卸料,不需要人看管。而且这一小时所生产的部件,正好是整个生产流程中产量最低的部分。这样,该企业既充分利用了时间,保证了整个生产效率,又未加重工人的工作量。,可以多准备一些缓冲的安全库存,预防瓶颈工序断料,因为瓶颈工序的停工意味着整个生产必然损失效率。。,需要通过流程效率的改善,寻找整个瓶颈过程中隐藏的浪费活动、等待活动、无用寻找活动,并加以排除。瓶颈中每找回、排除一分钟的无价值活动,企业的流水线就会多解放出来一分钟的产能。,它的生产效率就等于零了,必须重新浪费一倍的时间再做出一个产品。所以,要减少瓶颈产生不良品,所有的质量改进措施都必须面向瓶颈,优先改进瓶颈,以提高整条生产流水线的效率。,意味着瓶颈工序做出来的半成品就白做了,这叫产生不良或报废的损失。整个质量管理的第二优先顺序,是管理瓶颈工序的后面几道工序。要想尽办法让它们不要产生报废品、更不能返工返修。因为只要一报废,就意味着瓶颈工位的效率损失会对整个生产效率产生影响。,以此保证瓶颈不会停工待料。,用尽了一切办法,瓶颈还是瓶颈,这时,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就只好再添置设备,以排除瓶颈对整个生产效率的影响。?企业原来的瓶颈改善后,它可能转移到原来第二名的位置。因原来瓶颈的效率提升,导致新瓶颈会向第二名的位置转移,所以,必须持续进行瓶颈的攻坚战,不断地想办法,找出新瓶颈在哪里,不断解决瓶颈,整条流水线的产量才会提高。?瓶颈可能是由一台设备向另一台设备转移;也可能从一个工位向另一个工位转移;还可能会从一个部门向另一个部门转移。在生产部门能够高效生产后,瓶颈就会转移到业务部门,生产部门需要更多的订单,才能满足生产的高效率。?瓶颈的形态,可能是物理性的,也可能是流程性的,还有可能是政策性的。物理性和流程性的瓶颈好理解,政策性的瓶颈是指企业的政策可能造成整个效率难以达到最高,比如不正确的绩效考核制度可能成为企业运营的瓶颈。【案例】某企业因为不正确的绩效考核制度造成效率损失上海某锁厂的冲压模具损坏速度特别快。通常一个模具
流水线平衡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