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与生活201906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认知心理学与生活”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提交截止日期:2019年6月25日一简答题(共3题,总分值60)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20分)答:短时记忆是指人对信息的短暂保持和容量有限的记忆,是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点特点:(1)时间很短;(2)容量有限;(3)意识清晰;(4)操作性强;(5)容易受干扰;什么是记忆术?它具体包括哪些方法?请简要回答。(20分)答:记忆术是提高记忆效率的程序性办法,记忆术与表象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因为表象可以提供丰富的回忆线索,比较常用的记忆术有Loci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相互作用表象记忆术和桩词记忆术;记忆术是有效提供记忆中编码和提取能力的特殊技术;常用的记忆术有:地点法(又称位置法)、字栓法、韵律法(又称口诀法)、记笔记、谐音法、关键词法、首字母缩略词法等;,要求被试在解决问题时报告哪些内容?(20分)答:內省法又称自我观察法,是指研究者要求被试通过自我反省,将个人的心里活动报告处理,然后根据被报告的素材分析他们的心里活动;自我观察使对自我所感知、所思所想、情感、意向等内部经验感受的观察和分析,并将结果报告出来。它的研究人的心里活动的基本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所以用内省来研究问题解决时,要求被试在解决问题时报告内容如下:一开始是行为观察,比如科勒的顿悟,以及桑代克的尝试错误,都是通过观察来研究问题解决的过程的,当然这里还分为是数据分析的还是行为指标的。后面还有一种方法叫做出声思维,要使用经过充分练习的被试,能够把自己关于一个问题的思考过程完全一步一步讲出来,然后主试可以根据被试的出声思维,来构建被试的问题行为图。当然还有心理学逃不掉的实验方法,比如构建出一种假象的思维框架,然后设计实验来验证,比如茹什的原型理论,并且他通过实验验证了这种理论的心理可操作性。除此之外,还有专门研究内隐思维的,这就可以研究出声思维所不能涉及的领域了,因为有时候被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不能察觉。还有更为高级的人工智能,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思维过程,以此来验证问题解决的理论正确性。二论述题(共1题,总分值40)?问题解决的典型顺序是什么?请结合例子具体说明。(40分)答:问题的表征就是对问题信息的搜索、提取和理解、内化的过程,是对觉察到的问题的各种条件和规则的解释;知觉情境、定势作用都会影响到问题的表征;问题解决的典型顺序是: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目标,应用一定认知操作或技能活动,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可见,问题解决不是一种被动的、非自动化的加工,而是一个人有目的的、主动的认知活动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问题解决是“个人”行为,对某个人来说是问题的事情,而对另一个具有丰富相关知识的人来说,可能就不是问题。在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含有三种基本成分:(1)初始状态: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与问题情境的描述。(2)目标状态:关于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所要求的答案。(3)障碍: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问题的目标状态之间的中介状态与各个步骤。问题解决的周期包括问题识别、问题定义、策略构思、信息组织、资源分配、监控和评价。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种以目标为定向的搜寻问题空间的认知过程。其中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问题的组成成分必须重新改组、转换
认知心理学与生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