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凯特·肖邦是十九世纪末美国著名的女作家。其中婚姻、母性、独立、激情、生和死等是其小说永恒的主题。肖邦的代表作《觉醒》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觉醒》中的女主人公埃德娜埃德娜不甘于仅仅充当一名中产阶级家庭主妇,而是在当时的文化及道德束缚下,为实现自我觉醒、追寻独立个性进行勇敢的抗争。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运用其三重人格结构学说,探讨了在三重人格即自我、本我、超我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埃德娜经历的从觉醒到死亡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本论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导论,简要地介绍了凯特·肖邦及其代表作‘觉醒》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本论文的理论视角,强调本文与前人在研究侧重点上的不同之处,旨在阐明本研究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第一章探讨埃德娜觉醒的诱因。令人沉醉的小岛风光以及坦率热情的克里奥尔人是诱使其觉醒的主要因素。埃德娜长久压抑的本我在这双重因素的刺激下得到释放。同时,其自我也开始觉醒。第二章,埃德娜的自我和本我。自我和本我进行转化后,在本能的驱使下,获得全新自我的埃德娜开始追求独立自我的新生活。第三章“埃德娜的超我”主要包括宗教、道德准则及埃德娜的母性身份。埃德娜的母性身份无疑是其追寻自我和独立的最大阻碍,是其永远无法否认和克服的。第四章论述了埃德娜进退两难的境地。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之间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三者之间必须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才能使心理状态由不平衡达到新的平衡,从而实现生存的胜利。埃德娜的内心深处存在着本我和自我的冲突和较量,而自我则力图在这此消彼长的二者之间调解、解决,寻求一种平衡,从而避免人格分裂。埃德娜的自我冲破超我的限制和束缚,而超我又是如此的强大,致使自我无法调和二者的冲突,人格结构失衡,最终走向毁灭。尽管如此,埃德娜的死亡不能简单地视为对传统准则对抗的失败;而应被看作埃德娜的新生。像埃德娜一样反叛社会传统为她们所界定的角色模式的女性正在觉醒,这在我们现实社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埃德娜堪称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她的觉醒预示和反映了新女性时代的来临。女性不再是无名的第二性,而是作为拥有独立个性的人,成为整个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凯特·肖邦主动向传统禁忌挑战,与同时代作家相比,更彰显出其非凡的勇气。无论是昨天,还是今天,无论是单个女性,还是对所有女性,甚至全人类而言,凯特·肖邦仍然是一位值得研究的成功作家。关键词:《觉醒》,凯特·肖邦,埃德娜,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AbstractKateChopin(1851--1904),eenthcentury,withherownstoriestoposeandresolvequestions,studiesmarriage,motherhood,independence,passion,’SheroineinTheAwakening,,shestrugglestofmdheressentialselfwithintheculturalconstTaintsofmelate19th-’Svitality,powerofhersexuality,theexuberanceofherspiritualbeingandheractionstoexperienceanewsenseofindependence,ofindividualfreedomandexpression,thethesisexploresEdna’Scorrespondingconflictsanddespairtoliberateherselffromthesepressuresbychallengingherroleasawomanandseekingself-:TheintroductionpresentsthememoirofKateChopin,andstatusquooftheresearchintothenovelaswellasthetheoreticalperspectivepresents:’Spersonalityandanal
埃德娜的人格结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