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考题之二:前朝三大殿太和门和太和广场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故宫的午门,我们眼前的这个广场叫太和门广场前面的那个大门叫太和门。在我们的正前方有五座汉白玉石桥叫内金水桥,桥下是内金水河,河有五个作用。第一、是排泄雨水;第二、是防止火灾;第三、是满足宫中营建用水;第四、是风水上的需要;第五、是建筑学设计上的需要。好!现在请大家看一看眼前这座壮观的太和门,它是前朝的正门,在初建时称为奉天门,明嘉靖年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年间改称太和门。太和门重檐歇山顶九四开间,三开门。明永乐初年,曾在此举行御门听政1888年太和门毁于大火,我们现在看到的太和门是1889重建的。穿过太和门,我们来到了太和殿广场它是故宫内最大的广场,面积的3万平方米,东为体仁阁西为弘义阁是皇家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土”字形基座上巍峨耸立着外朝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下面我先来介绍太和殿。太和殿判定语:太和殿是紫禁城中等级的最高的大殿,也是现存宫殿中最大的一座。名称释意: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太和”二字出自《周易·乾·彖辞转》:“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太”即大“和”即和谐,意为在天道的主宰下,阴阳合气,太和元气常运不息,万物和谐共存。功能作用:太和殿在明清两代是举行大朝礼的作用,每逢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及皇帝登基、大婚、命将出征、金殿传胪都要在此举行庆典,冬至圆丘大祀,孟夏圆丘常雩礼,孟春祈谷坛祈谷前一日皇帝在太和殿阅视祝版。历史沿革:太和殿初建于明永乐年间,原名奉天殿1421年毁于火,1441年重建,1557年再次毁于火,重建后改称皇极殿后,又被毁于清顺治年间改为太和殿。建筑规制:太和殿占地面积2377平方米,,其殿顶为重檐庑殿顶是古代宫殿建筑中的最高等级。另外太和殿的大吻也是古建中最大的吻,,,各位请看,大殿垂脊上有脊兽10只,他们分别是龙、凤、狮、海马、天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脊兽前是骑凤仙人。太和殿面阔11间,实为九间,进深五间,大殿内金砖墁地72根巨柱支撑着殿体。其中66根大红漆柱分列两侧,另有6根沥粉贴金的蟠龙金柱分列宝座两旁,各位请看,放在地平床上的就是皇帝的宝座,其通体雕刻金龙,椅后为雕龙金漆七扇屏风,这个宝座是时代的遗物,清朝皇帝一直沿用。袁世凯在太和殿举行大总统就职典礼时去掉宝座,换成西式靠背座椅,解放后专家们找到了旧宝座并经过一年的修复恢复了其原貌。在宝座的上方有一个蟠龙藻井它上圆下方,,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最下面是方井中间为八角形上部分为圆形,井内蟠龙口衔宝珠俯首下视,人称宝珠为轩辕镜以示下面宝座上的皇帝为轩辕子孙正统嫡脉在这里,藻井即起着烘托帝王至尊的作用又有镇火的含义。在太和殿外的三层汉白玉石基之间陈放18只鼎式香炉,象征清朝的18个省,在殿前丹陛东侧设有日晷,西侧设嘉量,另外还有铜龟,铜鹤各一对在太和殿外东西两侧各陈有鎏金青铜太平钢两口,喻意“玉瓯无缺”它的实际作用是储水以备救火之用。中和殿判定语:中和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位于中间的一座。名词释意
故宫话题二 前朝三大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