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71心理减压训练课件(之四)“亲子减压”昆明心桥心理健康研究所钱锡安联系电话:讲座预约**********,个案咨询预约0871-2861145电子信箱:kmxinqiao@公益网站:/11/272导语一、我有压力二、人生减压三、婚姻减压四、亲子减压五、职场减压六、社交减压2019/11/273(一)“包含关系”—“重叠关系”—“交叉关系”—“并列关系”。(二)孩子到底是谁的?(三)少儿期的心理发展。(四)呵护而不控制。(五)自己的孩子能不能打?(六)发现、培养兴趣而不提出过高期望值。(七)“皮格马利翁效应”(即“罗森塔尔效应”)。(八)“更年期”—“青春期”。(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现象”。(十)“瓜熟蒂落”—放飞雏鸽。(参阅资料及问卷)2019/11/274(一)“包含关系”—“重叠关系”—“交叉关系”—“并列关系”:有一组图,由大小及其交叉幅度不同的两个圆,表达母子在不同时期之间的心理关系情况。2019/11/2751、“包含关系”——共生,“怀胎期”。2、“重叠关系”——“围产期”。3、“交叉关系”——⑴交叉幅度很大:“围产期”,“口欲期”,“肛门期”,“性蕾期”(幼儿园);⑵交叉幅度一般:“潜伏期”(小学);⑶交叉幅度很小:“青春期”、“青年期”(初、高中)。4、“并列关系”——⑴在切线处相接的并列:“青年期”,毕业后、就业初;⑵很小距离的并列:“成人期”,立业;⑶一般距离的并列:“成人期”,立业、成家。2019/11/276(二)孩子到底是谁的?1、是父母的:孩子在18岁以前,父母有抚养、监护的责任和义务。2、是上帝的:上帝把孩子委托给你抚养、监护,满18岁或学业有成之后,当还给上帝。3、是社会的:人是社会的人,孩子成人后,当还给社会。4、是自己的:父母同独立后的孩子是亲戚、朋友关系,不能一辈子在一起。虽然“血缘关系”不变,但归根结底是属于孩子自己的。2019/11/277(三)少儿期的心理发展:1、“婴儿期”(出生—)——“基本信赖”对“基本不信赖”。相当于“口欲期”。孩子通过吃奶,判断或体验母亲对自己的呵护值得信赖的程度。“婴儿期”的孩子“皮肤饥饿”,需要抚摩。母亲抱他,亲他,与他说话,对他唱歌;孩子接受爱抚,也就觉得周围是个安全的地方,就有安全感。“母爱”在孩子1岁时形成。2019/11/2782、“幼儿前期”(—3岁)——“自律”、“自主”对“害羞与怀疑”。相当于“肛门期”。这时期的孩子想摆脱过去的依赖状态,产生了自主的欲求,想自己穿衣、吃饭,什么都想自己试试。孩子在观察、体验自己诸如随地大小便等行为父母是怎样的态度,是呵斥自己,还是尽义务耐心帮助自己给擦拭,并且逐步引导自己在指定地点大小便?反之,如果母亲过于训斥或“溺爱”,孩子过于“自律”,就会无所适从,觉得自己不能自立,会产生“羞涩感”和“怀疑”等不良适应心理,还会使“意志”等品质发展不够。在培养儿童自由活动的“自主性”的同时,给予他们一定的“限制”是必要的,因为他们存在着潜意识的捣乱性,还不能周密地考虑自己的行动及其后果;但“限制”一定是疏导、指导、辅导,即注意态度和方法,其中,“耐心”至关重要。2019/11/2793、“幼儿后期”(3—6岁)——“创新”、“自发性”对“罪恶”、“内疚”。相当于“性器期”。这一阶段的孩子能自如地行走,明显地有了记忆与思维并且思维开始具有想象,能运用语言表达完整、准确的内容,好奇、好问、好探索,对周围的环境不但感到新奇,还跃跃欲试,要亲自动手探索、体验一番。面对这种情况,母亲怎么理解或对待呢?如果认为孩子是在“创新”,你就会赞许、鼓励、支持、引导孩子继续做类似的事;如果认为孩子是在捣乱、破坏,你就会讨厌、呵斥、限制、制止孩子的这类行为。母亲不同的对待,孩子的个性发育就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果母亲的态度和行为是前者,则孩子会形成“勇敢”、“大胆”的品质;反之,孩子则不敢越雷池一步,会产生“自责”、“内疚”、“笨拙感”、“罪恶感”,从而逐渐形成“胆怯”的品质,产生适应不良的心理。这一时期的任务在于发展孩子自主的主动性。对孩子的主动探索行为,母亲当然要鼓励、引导。而中国当代,家长对孩子是束缚太过。动机是好的,但效果往往是不好的。2019/11/2710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相当于“潜伏期”。这时期,学会对性别角色的认同,知羞耻。这时期,兴趣投向外界,如喜欢“米老鼠”、“卡通”等,“里比多”升华为游戏和学习,是人格发展渐趋巩固的时期。孩子的演绎推理和按规则学习的能力都在发展,活动已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掌握文字工具后,有了获得大量知识技能的可能。因此,帮助儿童正确对待素质教育和学习竞赛,取得有意义的成绩是必要的。以学习为例,一些行为如做功课,需要集中精力和时
心理减压训练亲子减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