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理想教育德育教育论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把“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列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决议》还强调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决议》的这些要求,向我们提出了加强青少年社会理想教育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方面颇有成效,但如何把青少年基本品德的教育引导到高层次的社会理想教育上来,有针对性地解决青少年思想政治上深层次的问题,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仍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认真解决的课题。我们要站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历史高度来深刻认识社会理想教育的重要意义,努力探索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青少年社会理想形成与教育的客观规律,切实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工作。一、全面地把握社会理想的构成,树立科学的社会理想教育观社会理想的概念十分广泛。它涉及社会学、文化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领域。人们对社会理想的理解歧义颇多,莫衷一是。我们认为,对社会理想的正确认识和宏观把握应围绕着这样一个基本核心,即社会理想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未来社会发展图景的总体设计,和社会成员对此设计的奋斗目标的共同追求。社会理想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从理想所属的对象(主体)来看,可分为社会的理想和个人的社会理想。社会的理想对个人来说,是前进的奋斗目标,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对社会来说,则是对未来发展前景的设计,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它们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离开了未来社会的理想,个体的理想追求就会偏离社会发展的轨道;离开了个体的理想追求,社会的理想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社会理想是社会的设计与个体的追求的统一,亦即社会的理想与个人的社会理想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个人的社会理想仍属于个人理想的范畴,它与个人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是并列的关系。那种把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理想割裂开来甚至绝对地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一种机械的观点。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理想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社会理想无论是社会的设计,还是个体的追求都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科学的、文化的、道德的等方面的理想。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理想却往往仅指政治理想这一方面,这显然是不够的。还有的把道德理想仅仅看成属于个人理想的范畴,这也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政治理想在社会理想中具有核心地位和决定性作用,也不否认道德理想在社会理想中的重要意义,但我们毕竟不能以偏概全,以部分等同整体。我们探讨社会理想的构成,是为了确立全面的科学的社会理想观。科学的社会理想观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条件,其一是社会理想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宏观规律和时代的要求,具有客观必然性;其二是社会理想必须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能够成为一定社会、阶级、集团成员的共识并为之奋斗的目标,使其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一定社会、阶级的绝大多数成员对社会设计的认同和对奋斗目标的追求,就凝结成为一种共同的理想。我们今天所说的对青少年的社会理想教育就是特指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教育。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青少年社会理想教育德育教育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