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地下粮仓的储粮优势及发展.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摘要:我国利用地下空间储存粮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地下仓与房式仓、立筒仓、浅圆仓等仓型相比具有许多特殊优点。地下仓具有低温、低氧、隔热、防潮、密闭、易管理、粮食进出仓适合机械化作业等优势性能,是最适合长期储存储备粮的好仓型,是一种既经济又绿色环保的储粮仓型。另外,由于地下仓占用土地较少,可以不占或少占良田,节约土地资源。在当今我国土地紧张,能源紧张,全国上下提倡节约土地、节约能源的形势下,充分利用地下仓储粮具有很大意义关键词:地下粮仓仓型特点储粮优势我国幅员辽阔,又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的生产及储存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据中国近五十年来大量出土的文物和历史考证,中国原始农业启蒙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发展于新时期时代。而粮食的储藏是农业栽培的继续,储藏技术是伴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发展的。进入新时期时代以后,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粮食出现了剩余,才逐渐由粮食加工发展到储藏。而粮仓是粮食储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地下粮仓的历史地下粮仓是从地下窑发展起来的。从汉代在北方地区开始采用,到隋唐时期有了很大发展,地下仓的形状主要有方仓和圆仓两种。河南洛阳曾发掘过汉代及隋唐时期的地下方仓及地下圆仓,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隋唐时期的含嘉仓,仓区东西长612米,南北宽750米,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共有地下圆仓259个,仓型是口大底小,大的口径达18米,小者口径为8米,仓深最大为10米,最浅为6米。仓身的结构非常讲究,土坑挖好后,先用柴火将四壁烧烤,以干燥土壁,然后再铺上草束、木板、苇席、谷糠等多种隔热防潮材料,以确保储粮安全;仓群规模宏大,仓体结构完善,说明当时的建仓技术已相当高。解放初期,我省多利用民房或祠堂庙宇储粮,其规模小,条件差,之后相应建设了一定数量的粮食仓库,但绝大多数是砖木结构的房式仓,远不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当时,为解决长期安全储粮和备战、备荒的需要,急需研究一种既适合于战备,又适合于长期储存的粮食仓型。六、七十年代为了适应战备的需要,我国建造了一批地下粮仓。自那时以后一些地方和有关科研设计部门就没有停止过对地下粮仓的设计、建造和储粮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创新。经过多年的努力,地下粮仓的建设和储粮管理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技术水平日趋成熟。地下粮仓建设成本低,占地少,储藏成本低,无需熏蒸、无污染、少损失。同时地下粮仓具有隐蔽、坚固、防火、避光、密闭低温等优点。目前地下粮仓的主要仓型是喇叭型地下圆仓散装和山洞式地下仓袋装为主。二、地下粮仓的仓型特点我国作为储粮大国,在新型仓储结构形式的研究与开发方面一直处于世界前列。20世纪末,我国专家对多种仓型进行试验研究和讨论后确定喇叭形地下仓是一种结构稳定、设计合理、能够充分利用土体自稳能力的先进仓型,一般是地下水位较低的黄土和黏性土地区优越的储粮仓型,并被确定为地下粮仓的主要仓型,在国家各粮食储备库中进行了推广应用。地下粮仓地下仓多采用喇叭形上大下小,顶部呈拱状弧形,一般由仓顶、仓体、仓底组成。因现有地下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建仓易受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仓容量小、占地面积大,机械化程度不高。地下粮仓是一种全埋于地下的建筑结构,与地上仓的受力形式存在很大的差异。设计时需要考虑土对仓壁的环向压力和地下水的压力,在地下水比较丰富的地区仓壁的抗渗透性也是目前地下粮仓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难题。针对地下仓储结构的受力

地下粮仓的储粮优势及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yb333199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