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平安建设实施意见第一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和管理水平,不断健全完善中小学生和幼儿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学生安全和教育系统和谐稳定。二、工作目标通过深入开展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平安校园”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广大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显著增强,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明显提高。三、主要工作完善制度,强化责任,依法管理。创设浓厚的校园综治平安文化建设氛围,完善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制度,是今年全面落实安全工作的重要举措。各学校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对本校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制度进行完善,让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制度深入人心。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长效机制,把“一岗双责”纳入2014年学校管理绩效考核,认真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分工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出问题谁负责”的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认真贯彻《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完善值班制度,规范保安管理,建立健全特异体质、特殊疾病和心理异常学生的健康档案,认真组织实施校方责任险工作。不断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在应急预案中增设防范措施内容,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以自护、自救、防灾、逃生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紧急疏散演练,不断提高师生处置突发事件和自我防护等能力。各学校要按照应急演练的要求,设置好安全通道标识,做到让学生按规定路线行走。深入排查,消除隐患,确保安全。坚持安全隐患排查,是保证校园安全的唯一办法。要牢固树立“安全是硬任务”的责任意识,把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认真落实隐患报告制,一式两份向教育局与当地政府综治办报送。在深入排查中,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要到位。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定期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通过认真细致排查,及时发现学校、师生、家长、校园周边四者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全面掌握社情民意,特别是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解决,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单位、化解在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力维护教育系统的稳定。二是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要到位。各学校要定期开展学生特异体质与心理异常、出租房屋、校舍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安全、大型活动安全等易引发群死群伤的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对食堂、小商店、锅炉房、配电房、实验室、学生宿舍、应急通道等重要部位的管理,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三是薄弱环节排查改善要到位。在排查过程中,长期以来难处理、未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学校的薄弱环节。在解决薄弱环节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解决问题,坚持克服畏难情绪、侥幸心理。依托阵地,加强教育,预防犯罪。校园是广大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安全及法制教育更是如此。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安全、法制教育活动。在安全教育活动中,要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为依据,适当安排课时,让安全教育进入课堂;要积极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月系列活动,每月一个主题,利用班会时间召开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使学生更加懂得珍爱生命的意义;依托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电子屏幕、橱窗、黑板报等为宣传载体,广泛宣传各种安全知识,丰富学生业余文化学习生活,提高学生安全责任意识、防护意识。深入推进“六五”普法,把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警校共建、家校联手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争取杜绝在校生的违法犯罪。各学校要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成立心理健康辅导室等途径,强化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矫治和挽救。大力实施“关爱”工程,重点加强对孤儿、单身家庭子女、留守儿童以及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摸底排查工作,倾力予以关爱和扶助,加强教育和管理。继续加强禁毒教育,各中学师生对毒品知识知晓率达100%,“无毒学校”覆盖率达100%。严厉打击和查处侵害师生的违法犯罪活动,净化教育教学环境,维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积极配合,长效管理,综合整治。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确保校园长治久安,是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基础。一方面,要不断健全完善校园内部防范机制,中学要设立治安保卫机构,规范警务站建设,落实各类值班,加强校园内车辆管理,严格保卫室管理制度,抓好日常安全检查,做好护校护园工作,让不安全因素远离学校、不入校园。另一方面,要严密关注周边环境变化,主动配合公安、文化、卫生、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形成隐患排查、专项整治、矛调化解的联动工作机制,做到“五个突出”:一是突出文化场所的整治,规范网吧和文化用品商店的经营行为;
教育局平安建设实意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